首页 > > 5

官方通報107篇論文被撤稿:涉521人 依規處理

2017-07-28
来源:人民日報

  2017年7月27日下午,《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調查處理情況新聞通氣會在科技部召開。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李楠、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司監察專員劉登峰、自然科學基金會誠信辦主任朱蔚彤、中國科協調研宣傳部副部長王挺出席會議。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代表聯合工作組,向各新聞媒體記者通報了《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事件徹查處理總體情況和下一階段工作安排。科技部辦公廳主任馬連芳主持了通氣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發展,大力營造求真務實、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和鼓勵創造、追求卓越的創新文化。此次論文集中撤稿事件嚴重損害了我國科技界的國際聲譽,同時也反映出我國學術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懲戒學術不端行為的體系和力度還需進一步改進。

  賀德方在通報中表示,撤稿事件發生以來,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打出了系列“組合拳”。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聯合工作組,按照工作部署、徹查規范、核查程序、處理尺度和工作進度的“五統一”,對撤稿論文逐一徹查、甄別責任、嚴肅處理,始終堅持眼睛向內,從自身查找原因,形成“零容忍”的態勢,堅決遏制學術不端行為滋生蔓延的勢頭。

  賀德方介紹,這107篇論文的事實情況總體已經核查清楚。經核查,107篇論文中,有2篇論文系《腫瘤生物學》重復發表;1篇系《腫瘤生物學》期刊自身錯誤撤稿,作者沒有過錯,《腫瘤生物學》已公開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的問題,其中95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虛假同行評議專家或虛假同行評議意見。這101篇論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機構購買;其余的89篇由作者完成,經學術評議認定,其中的9篇存在內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內容未造假。這107篇論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無過錯,486人不同程度存在過錯(這486人中,102人為主要責任人,70人為次要責任人,314人沒有參與造假),其他尚待查實的24人將按程序先納入科研誠信“觀察名單”。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正在按照統一的處理規則,區分涉事作者參與論文造假的事實情況和具體情節,依據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對涉事作者進行處理。

  賀德方還介紹了已完成事實材料和處理意見與各責任人“兩見面”程序、形成明確處理意見的76篇論文的有關情況。這76篇論文涉及376人,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已經提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正在抓緊履行相關程序,對各責任人作出取消一定期限承擔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晉升職務職稱等資格,追回所承擔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經費,撤銷獲得的科技獎勵、學術獎勵、榮譽稱號等處理決定。此外,還將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等有關規定和單位內部規章制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黨紀、政紀和其他相應處理。有關具體處理情況將在本單位網站予以公布。對其他被撤稿論文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也要抓緊完成處理意見與責任人見面程序,盡快作出處理決定。

  同時,依據有關單位對撤稿論文的調查情況,科技部已暫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參加的20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課題)的立項程序,待責任確定后,對無過錯作者的項目將恢復立項程序。自然科學基金會對將撤稿論文作為研究工作基礎列入2017年度科學基金申請書中的51個項目采取了終止項目評審的措施。工程院暫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選人資格。

  賀德方強調,聯合工作組將組織開展督查,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單位嚴格按照程序作出具體處理決定,并將處理決定在本單位網站公布,確保調查處理落實到位。對在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糾正,對有包庇袒護行為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要嚴肅處理。

  賀德方表示,要立足標本兼治,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良好學術生態。有關部門正抓緊制定更加嚴厲的處理規則,開展對學術造假的法律懲戒研究,把治理學術造假納入法治軌道。組織開展學術期刊預警制度研究,年內將發布預警監測相關期刊名單。推動大學、科研機構等建立完善的學術管理制度,對科研人員學術成長軌跡和學術水平進行跟蹤評價,對重要學術成果發表加強審核和學術把關。加快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職稱改革,啟動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臨床醫生職稱評價改革試點相關工作。

  早前報道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齊被撤,雜志回應:涉偽造同行評議

  据澎湃新闻网报道,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宣布撤回107篇發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論文提交的評審人建議中,使用了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假冒了其電子郵件地址,這讓編輯以為文章發送給了真正的評審人。在我們與真正的評審人進行調查和溝通之后,他們確認并沒有對論文做過評審。”施普林格細胞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編輯總監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參加了此次的調查,他對澎湃新聞表示:“同行評審流程是保障科研質量、誠信和可重復性的基石之一。我們撤銷這些受到影響的論文,旨在清除不良的科學記錄。”

  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4個國外研究機構。

  據澎湃新聞統計,被撤稿的107篇論文作者來自125家中國研究機構、4個國外研究機構。

  就國內波及的研究機構而言,不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在列,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等知名高校也不鮮見。但相比之下,此次被撤稿的論文作者大部分來自國內各大醫院。

  4家國外機構分別為日本愛知醫科大學、美國威斯康辛州血液中心、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調查者:這是全球性問題

  “同行評審及投稿過程中的造假問題是全球性的,并非任何國家所特有的。我們的篩查工作不針對任何國家。”巴特勒對澎湃新聞表示:“人們普遍有發表文章的壓力,這不僅是在中國,全球范圍也如此。”

  “但在中國,有一定證據表明,提供所謂語言編輯服務的第三方機構(注:一些提供論文代投服務的機構)在操縱評審流程上發揮了作用。”巴特勒說:“科研誠信是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十分重視的事情,他們在過去兩年也采取了重要的措施以解決相關問題。施普林格會繼續竭盡所能,協助相關工作,維護各方利益。”

  什么是同行評議?

  同行評議是決定一篇投稿論文能不能在期刊發表的重要機制。一般而言,論文作者向期刊投稿后,期刊編輯會邀請具有專業知識、和作者沒有利益相關的學者,評議論文的價值和質量。期刊主編在同行評議的基礎上決定是不是接收論文。

  同時,《腫瘤生物學》此前規定,論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薦評審這篇論文的合適專家。此舉本是為了讓細分領域的研究能有對口的專家進行評審,但這也讓造假者有機可趁。造假者或是提供偽專家名單,或是提供真專家的假郵箱。如果期刊選擇他們作為審稿人,會得到一份熱情洋溢的正面評議回執,從而“助推”論文發表。

  “按照國際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的建議,出版機構和期刊編輯決定撤稿。經過全面的調查后,我們有充足的證據可以相信(這些論文的)同行評議過程受到破壞。”《腫瘤生物學》總編輯Torgny Stigbrand在此次的“撤稿注意”中寫道。

  3次因虛假同行評議而批量撤稿

  這并不是《腫瘤生物學》第一次因同行評議造假而批量撤稿。2015年,施普林格出版社撤回來自10個旗下期刊共64篇評議造假的論文,其中包括發表于《腫瘤生物學》的論文。2016年12月,《腫瘤生物學》又進行過一次“清理”,撤下了25篇由于同行評議造假或其他問題的論文,其中絕大部分論文作者來自伊朗。

  巴特勒透露,正是在2015年和2016年兩撥因虛假同行評審(等原因)導致的論文撤稿之后,他們決定對《腫瘤生物學》的相關論文進行篩查。“基于這一追加篩查,我們又查出新的虛假同行評審人。”巴特勒說。但對于107篇這一撤稿數量,他表示,“與這一時間段內所發表文章相比,所占比例極小。”

  至于后續,是不是還會有已發表的論文因虛假同行評議而被撤回,巴特勒說:“我們的調查比較徹底,我們確信已較好地掌握了整體情況,但我們仍無法排除這種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腫瘤生物學》是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ISOBM)的官方期刊,2015年的影響因子為2.926。2016年底,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與施普林格出版社的合作到期,《腫瘤生物學》的出版商自今年1月起已經改為美國SAGE出版公司。

  SAGE出版公司發言人對“撤稿觀察”表示,出版社已經和國際腫瘤及生物標記物學會協商一致,將重構編輯委員會,并會徹底修改同行評議制度來使其符合SAGE的慣例。比如,在選用被推薦的審稿人、要求提供機構郵箱方面,實施更嚴格的政策。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