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科技生活

中國馬路邊就能發射火箭 比西方國家足足快7倍

2017-07-31
來源:央視財經

   “中國的航天制造業,

  今天創造了一項讓世界各國感到震驚的新產品,

  這就是長征固體動力運載火箭,長征十一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固體火箭不需要專業的裝配車間,

  任何環境下,

  幾台吊車就能完成總裝;

  無需專用的發射平台或塔架,

  路邊一台發射車,

  無依托發射就能上天。  

  也就是說,

 

  長十一具有接到發射任務後24小時

  即可發射的強大機動性能。  

  而西方一些國家的同類型運載火箭

 

  需要一周的發射准備。

  

  中國新型火箭的總裝速度,

 

  不僅決定着優先于對手的時間,

  也決定着保家衛國更大的把握。

  這位80後名叫吳強,

  正带領一支平均年齡不足35歲的年輕團隊,

  改寫長十一的快速反應基因,

  把本應兩天完成的射前測試流程

  成功壓縮到5個小時。

  火箭在發射前,需要進行總裝和總測。

  

  總裝,顧名思義,

 

  就是將火箭整體組裝起來,

  架在發射車上等待;

  而總測的工序就復雜得多:

  需要測試火箭上

  每一個带電設備的工作狀況。

  

  總測在火箭發射前

 

  佔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准備時間,

  西方一些國家的同類型火箭,

  僅測試就需要兩到三天。

  

  2015年9月25日,

 

  長征十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

  十萬支元器件,八大體系交織在一起,

  卻沒有出一點差錯,

  這是一道多麼高難度的試題。

  除了高效的機動性能,

  中國研制的長征十一號火箭,

  還有另一個厲害的性能,

  這就是一箭多星。

  

 

  這個不足三公斤重的多星分離控制裝置,

  具備適應28路電氣的能力。

  

  也就是說,

 

  長十一一次飛行

  就具備釋放28次衛星的能力。

  在1.6米直徑的整流罩里,

  可以搭載28顆甚至更多的小衛星。

  

  長十一的快速響應和一箭多星,

 

  意味着它發射升空後

  可以迅速實現小衛星組網。

  2016年,長十一遙二任務

  成功將5顆小衛星發射升空後,

  長十一團隊有了一個更大的目標:

  打入國際小衛星發射市場,

  把進入太空的成本從目前的每公斤5萬美元

  拉低到每公斤1萬美元以下,

  讓中國航天成為國際舞台上的顛覆者。

  

 

  回望一個國家軍事裝備的發展旅程,

  其實就是在間接地描繪

  這個國家工業體系建設的歷史。

  無論登上歷史舞台的工業制造成就,

  有多麼的燦爛,

  鑄就這一切的,

  其實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產業技術人員,

  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與挫折。

  國家的富強與和平,

  也同樣由這些故事構築而成。

[責任編輯:蔚然]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