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若想利用301條款迫使中國屈服,可能適得其反。利用此類強硬武器或被視為極端挑釁行為,有引發全面貿易戰的風險。
上周有關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當局正就中國濫用知識產權現象和應對政策展開“嚴肅討論”的新聞應該會廣受歡迎。此次討論的焦點是,美國是否要依據本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啟動調查,該條款是美國在貿易領域的一項懲罰性雙邊武器。如果啟動調查,中國有關要求外國公司向當地合作伙伴轉讓技術的規定將是調查重點。
把關注點放在這上面是現在迫切需要的。隨著中國企業在科技方面不斷進步,知識產權成為了中國和西方之間的一個關鍵戰場,不僅如此,北京方面建立的強制外國企業轉讓技術的制度往往也是不公平的、有時甚至是自私自利的。
從電力到高鐵、從計算機芯片到電動汽車等行業,中國迫使美國、歐洲和其他外國企業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或與當地合作伙伴分享科研成果。進入中國蓬勃發展的市場,往往或明或暗地與外國企業在轉讓技術方面的進展有關。
在201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時美國和歐洲或許曾天真地希望,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北京方面或許會放松對技術轉讓的堅持,對那些在中國大舉投資的跨國企業與當地企業一視同仁。但事實截然相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政府公布了被稱為《中國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的產業藍圖,制定了一些關鍵行業大規模進口替代的目標并且預見國家冠軍企業會變得強大而跨國企業實力減弱。
中國應該意識到,此類明顯的保護主義政策一經實施可能給全球自由貿易帶來難以承受的壓力。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和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的一系列建議指向了更具可持續性的前進之路。中國美國商會呼吁北京方面不要利用“技術要求”來貫徹經濟保護主義或產業政策。與此同時,中國歐盟商會批評《中國制造2025》“有很大的問題”。
反對中國的技術轉讓制度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但如何說服北京方面接受更互惠的貿易和投資體系卻是個極其復雜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美中商業關系高度相互依賴的本質。巨額的雙邊貿易和投資——2016年美中貿易額約6500億美元、自1990年以來累積雙邊直接投資近3000億美元——培養了覆蓋全球的供應鏈和企業合作關系的生態系統。
想利用301條款(相當于大棒的貿易外交工具)等工具迫使中國屈服,可能適得其反。根據第301條款(自從1995年WTO成立以來便不再廣泛使用),美國實際上將在它認為不平的各種事件中同時扮演法官、陪審團和行刑者的角色。利用此類強硬武器可能被中方視為極端挑釁行為,有引發全面貿易戰的風險。
美國和歐洲的明智之舉是收集有關中國濫用知識產權及其不公平的技術轉讓制度的信息。然而,對特朗普政府來說,較為明智的做法是放棄使用301條款大棒,和歐盟伙伴協同配合,通過堅定的外交談判向中國施壓。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