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美國東部時間周一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備忘錄,指示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針對所謂“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以確保美國的知識產權和技術得到保護。
調查將依據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展開,重點是對中國涉嫌違反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進行技術轉讓指控展開調查。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北京時間8月14日下午表示,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下,打貿易戰沒有前途,沒有贏家,只會雙輸。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中國事務顧問何瑞恩稱,即使美國對華實施制裁,對中國國際貿易影響將有限,因為中國對美出口僅占中國GDP的不到5%。
美東時間8月14日下午(北京時間8月15日凌晨)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責成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決定對所謂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發起調查。這意味著,美國貿易代表可能援引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發起“301調查”。
1、美國要對中國發起“301調查”
分析認為,調查正式啟動將正式打響“中美貿易戰”第一槍。此舉將為針對中國“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強制科技轉移等貿易行為開展的一系列美國政府行動拉開帷幕,而代價則是中美貿易關系“嚴冬”的來臨。
美國新媒體Axios8月初就曾提到,美國科技公司在中國遇到的技術壁壘,是推動該備忘錄簽署的動力之一。硅谷風投家、資助特朗普競選的Peter Thiel(PayPal創始人之一)參與到了這一行動中。
而負責對華貿易事務的現任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將在特朗普表明立場后約一周內,動用1974年貿易法的第301條款,對中國貿易做法發起調查。
特朗普究竟為什么在這個時間段打算對中國啟動貿易調查?美國這一輪的貿易政策究竟會不會實施?如果實施了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2、為什么美國要對中國開展貿易調查?
近些時日,特朗普及其貿易官員頻頻談到與中國的貿易問題,其中透露出了許多關于此次調查的信息。結合特朗普的施政理念以及風格,這次調查的某些原因是不言自明的。
1.保護知識產權?
在特朗普透露將對中國進行貿易調查之前,美國就曾長期指責中國稱,中國大規模竊取美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并強迫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建立不公平的合資關系。美國相關人員稱,在合資企業形式下,美國企業實際上被迫進行技術轉讓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
美國一官員11日發言稱:“如果美國人繼續坐視自己最好的技術和知識產權在國外被竊取或強制轉讓,美國將很難保持優勢地位,繼續作為全球最具創新的經濟體之一。”然而目前眾多跡象表明保護知識產權可能只是美國此次進行貿易調查冠冕堂皇的說法。
2.扭轉貿易逆差?
特朗普執政以來,反復強調中美之間貿易逆差。就在上周四,特朗普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強調每年在同中國的貿易中“喪失了數十億美元”。據美國統計局數據,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逆差為3470億美元(約合2.36萬億元人民幣),占其整體逆差的47%。如此大的貿易逆差在特朗普看來顯然難以忍受,這與其在競選時就提出的貿易保護綱領背道而馳。而再聯系特朗普上任之后所實行的種種貿易保護政策,此次對中國的貿易調查更像是借知識產權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以重振美國經濟。
3.與朝鮮問題有關?
最近美國與朝鮮的關系再次跌落谷底,但是此次朝鮮問題的發酵中國卻不幸“躺槍”。“推特治國”的特朗普發推特稱:“中國在朝鮮問題上什么也沒有為美國做過。”而他在推特中也明確表現出了對于中國每年在與美國貿易中獲得巨大順差的不滿。此次的貿易調查也有可能是特朗普在朝鮮問題上對中國施壓。
3、“特朗普經濟學”與中美經貿關系
特朗普三大核心經濟政策
(一)以促進就業為核心的產業政策。
第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加快實現能源獨立。第三,促進制造業復興。特朗普的支持者主要是那些失落的制造業工人,他認為美國產業空心化是導致失業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特朗普希望通過重振制造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帶動經濟發展。
(二)以振興經濟為核心的財政金融政策。
第一,實施以減稅為核心的財政政策。第二,改革金融監管政策。第三,傾向弱勢美元政策。弱勢美元政策能夠提高美國企業在本土的盈利能力,增加稅收,同時能夠為美國的財政赤字提供支持,減輕債務負擔。
(三)以保護國內市場、擴大對外出口為核心的貿易政策。特朗普對國際貿易持強硬態度,其目的是促使本國制造業能夠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特朗普的外貿政策主張包括:
其一,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重談或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雙邊自貿談判取代多邊及區域自貿談判;
其二,對損害美國制造業的外國競爭者采取更嚴厲的外貿政策;
其三,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并對中國發起更多貿易訴訟。特朗普甚至提出退出WTO、對中國和墨西哥產品分別征收45%和35%關稅的貿易保護政策,這些極端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特朗普時代美國采取更多貿易保護措施成為大概率事件。
“特朗普經濟學”對中美經貿關系的影響
(一)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毫無疑問將加劇中美貿易摩擦。特朗普在競選階段提出要對中國實施更嚴格的貿易保護政策,宣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對中國采取更多反傾銷反補貼的貿易保護措施,并對中國產品施加45%的關稅。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表明,特朗普的對華貿易保護政策如果實施,中美之間可能會爆發貿易戰。
(二)貿易摩擦之外,中美之間還可能爆發“匯率戰”。
特朗普在競選階段宣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根據美國《1988年匯率和國際經濟政策協調法》,美國財政部每半年會向國會提交一份國際經濟和外匯政策報告書,并通過國會發布。從1989年至1994年,中國和韓國都曾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不過2003年后,美國國會不斷有議員施壓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盡管美財政部一直沒有采納這些議員的建議但仍然給中國造成巨大的壓力。特朗普上任之后,很有可能和國會部分議員合謀重新挑起人民幣匯率問題。
(三)特朗普強化制造業發展將給中美經貿關系帶來多方面的復雜影響。
強化制造業回流是特朗普關注的重要經濟戰略,其對中美經貿關系帶來的影響也需引起重視。第一,美國對華出口動力增強,美國政府可能進一步施壓中國開放市場。美國政府一方面采取鼓勵政策吸引制造業回流本土,另一方面也出臺新的對外貿易政策增加出口。特朗普在重振制造業的同時,很可能仍會采取有力政策擴大對華出口,減少貿易赤字。再者,特朗普復興制造業將加劇中美產業競爭。而美國的制造業復興和回流,則意味著美國將加大對高端制造業的爭奪,中美之間的經濟關系正在從之前的產業互補性關系轉變為競爭性關系。特別是在中國制造業成本相對于美國優勢日漸喪失的背景下美國針對中小企業的減稅計劃,將對中國制造業構成強大壓力。
(四)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前景存在不確定性。
中美BIT是兩國目前進行的最重要的雙邊經貿協定談判,旨在解決雙邊投資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雙邊投資的深入發展。中美BIT談判從2008年開始,截至目前已經進行了31輪談判,負面清單完成了三次出價。然而,中美BIT談判仍存在較多阻礙。
4、美國貿易制裁的301條款是個啥?
301條款被認為是美國貿易保護的“核武器”,用于對不公平貿易對象國采取制裁措施。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對日本高檔汽車動用了301條款。
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具體內容是什么、有哪些實施案例?據1974年貿易法的“301條款”,美國可以單方面發動貿易戰。《1974年貿易法》及后續修正案使美國總統及其行政班底實施貿易保護的權力逐漸增大。
《1974年貿易法》中關于貿易保護的條款可以分成主動性條款和被動性條款兩部分。
1)被動性條款,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才可實施貿易保護,主要有122條款和201條款。122條款授予美國總統在不超過150天內對進口商品征收不超過15%的臨時性進口關稅和臨時進口配額的權力,但該條款需要在美國國際收支出現重大問題或美元在外匯市場出現嚴重貶值趨勢時才可觸發;201條款則要求在國內行業團體提交進口救濟請愿(import relief)之后,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對應進口商品的調查,并確認施加的關稅和進口限制。
2)主動性條款——301條款。根據301條款,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確認某貿易伙伴的某項政策違反貿易協定,或被美國單方認定為不公平、不公正或不合理時,即可啟動單邊性、強制性的報復措施,報復手段包括中止貿易協定、關稅等進口限制、取消免稅待遇和強迫簽訂協議等。后續的修正法案對301條款的具體應用進一步細化,其中針對貿易自由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分別被稱為“超級301條款”和“特殊301條款”,二者均要求貿易代表辦公室定期向國會提交違反對應條款的貿易伙伴黑名單,并采取“發起調查——貿易談判——報復措施”行動,直至相應的貿易伙伴消除損害美國利益的做法。
美國啟動301條款典型案例
1)一般301條款的應用——中國清潔能源調查。2010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以中國政府對風電等清潔能源產業提供大量非市場性補貼,對外國企業和商品實行歧視性政策為由,對中國清潔能源產業展開調查。2011年6月,中國同意停止對使用國產零部件的風電企業提供補貼;
2)超級301條款的應用——日本貿易自由化調查。超級301條款頒布伊始,日本即被列為貿易自由化重點監督國家,1989年超級301條款首次啟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日本在計算機、衛星、林產品方面封閉市場,與之展開18個月的外交協商,最終迫使日本開放相應的國內市場;
3)特殊301條款的應用——中國知識產權案。1991年,美國首次設立知識產權保護黑名單起,中國就名列其中。20世紀90年代,美國對中國多次發起知識產權方面的特殊301調查和談判,中美于1992年、1995年、1996年簽訂知識產權方面的諒解備忘錄,中國承諾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90年代先后修訂了《專利法》、《商標法》,頒布《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在針對中國的特殊301調查和談判期間,美國針對中國也發起過幾次短暫的貿易戰。1994年和1995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兩次對中國采取報復措施,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紡織品、服裝及電子產品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
5、焦點問題:“301條款”怎么對中國用?
當前,“301條款”仍是美國針對中國開展貿易戰的有力武器。雖然1995年WTO成立后,美國將大部分針對WTO成員的301條款案移交給WTO爭端解決機制處理,但仍有部分301條款案未納入WTO框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每年定期發布《關于外貿壁壘的國別貿易評估報告》,對各貿易伙伴存在的貿易壁壘進行評估。在其2016年的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認為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產業政策、政府采購、投資限制、服務業、農業、透明度和法律體制等八個方面存在阻礙美國出口與投資的壁壘。美國若要對中國實行貿易保護,很可能會在上述八個方面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切入點啟動301調查。
注:USTR認為中國仍存在的貿易壁壘。
對中國的報復措施很可能是加征關稅。從美國歷次應用301條款的報復措施來看,常用的是以下兩種手段:1)施加最高達100%的報復性關稅。國際貿易委員會下屬的貿易協商與分析辦公室負責制定加稅商品的“報復清單”,清單上商品需要盡可能最小化對美國消費者、企業、勞工的負面影響。2)停止該國在美國享有的貿易優惠政策等。由于中國并未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雙邊投資協定等貿易協定,也不享有美國給發展中國家的普遍優惠制度,特朗普政府在啟動“301”調查后,若要對中國實施貿易報復行動,大概率是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部分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
6、各方解讀:貿易調查的影響
商務部專家:或影響中國在美科技企業
美國如果對中國發起“301調查”,中國哪些產業將受影響?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主要是中美貿易中有所疊加的行業,出口量大的行業首當其沖。當前中國出口美國較多的產品包括機電、服裝、玩具等,這些行業或將受到較大的影響。”此次美國具體的指控是“中國涉嫌違反美國知識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進行技術轉讓”,因此白明分析指出,中國在美的科技型企業及和美國科技類公司有較多往來的企業也可能受到直接的影響,甚至是調查。》
外交部:打貿易戰沒贏家,只會雙輸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之前我們也多次說過,在中美經貿交流日深,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下,打貿易戰沒有前途,沒有贏家,只會雙輸。華春瑩說,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尋找妥善的解決辦法,以維護中美經貿關系持續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美國智庫:貿易調查可能對中國國際貿易沖擊不大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中國事務顧問何瑞恩(Ryan Hass)對騰訊財經表示,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是一次“危險的游戲(a dangerous game)”。現為布魯斯金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研究員的他表示,一旦美國決定對中國產品增收關稅,將可能導致供應鏈上的其他美國企業利益受損。更為關鍵的是,一旦美國示范“繞開WTO多邊磋商的先例”,將引發各國采取反制措施,破壞國際貿易秩序,打開“潘多拉魔盒”。何瑞恩(Ryan Hass)稱,即使美國對華實施制裁,對中國國際貿易影響將有限,因為中國對美出口僅占中國GDP的不到5%,而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和投資轉向服務和消費,美國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正在減弱。》
海外網:“301條款”難解貿易問題 只會惡化中美關系
8月14日下午,海外網發表評論文章稱,國際貿易問題不可能只遵從一個國家的要求,任何其它國家都不能強迫中國在國內貿易問題上依照他國指示行事。“301條款”這項舊條款無法解決國際新形勢下的貿易問題。不管最終美國采取什么樣的貿易“救濟”措施,美國經濟整體上的貿易逆差情況無法解決。中美貿易失衡是全球價值鏈分工和兩國產業結構差異導致的。美國勞工成本相對于中國來講要更貴,因此在工業品制造上并沒有比較優勢。美國的單邊貿易制裁是無法抵擋經濟全球化下產生的結果,一意孤行的制裁只會招致中國的不滿,惡化中美雙邊關系。》
環球時報:中美貿易戰,中方無需比美國更擔心
環球時報8月14日評論文章稱,301條款是美國國內法,用它來規范國際貿易,肯定驢唇不對馬嘴。沒有一屆美國政府希望美國存在大量貿易逆差,但逆差規模不斷擴大,說明這當中有美國克服不了的內在原因。勢比人強,特朗普不是神,他手中并沒有支持他對同為貿易巨人的中國任意使用301杠桿的力量。北京不必對看來終將到來的中美貿易沖突過分擔心,很多經濟體都挨過美國的301棍子,但連小經濟體都沒有被打垮過,更何況中國大陸這樣的超級貿易力量。》
中國對美國持續貿易順差是導火索?
有分析指出,體量巨大且持續擴張的中國向美國貿易順差,可能是刺激美國政府實施301調查威脅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曾回應稱,中國對美貨物貿易順差是由兩國經濟結構、產業競爭力和國際分工決定的,也受現行貿易統計制度、美方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等因素影響,中國并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也愿意擴大自美國進口。
而特朗普更是始終把中國作為美國對外貿易的最大競爭對手,在競選階段,他就反復表示要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并對中國商品征收45%關稅,不過至今未能兌現。
美國強硬貿易策略飽受質疑
雖然此前美國媒體就援引消息人士話說,特朗普政府或于8月初宣布對中國啟動“301調查”。但這一決定的推遲,以及吹風會上美國政府官員的含糊表態,顯然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的猶豫和內部分歧。這并不是推崇“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政府第一次嘗試單邊主義貿易策略,也并不是特朗普政府第一次遭遇內部分歧和多方質疑。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同樣依據一項已經在WTO成立后就幾乎不再使用的法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授權商務部就進口鋼鐵和鋁產品是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啟動調查。但由于遭到包括內閣成員、美國商界和外國盟友的罕見集體反對,該調查結果未能在6月底如期公布。特朗普隨后也不得不說:“我們目前不想做了。”
近期“忽冷忽熱”的中美經貿關系
■2017年3月 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自中國進口的鋁箔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2017年5月初 中國財政部、商務部明確解禁美國牛肉進口,隨后一些企業陸續宣布引進美國牛肉,包括線上電商平臺及線下零售商
■2017年5月中旬 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自中國等進口的碳鋼與合金鋼冷拔機械管發起反傾銷調查,并發起反補貼調查
■2017年7月 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確認開展中美經濟合作一年計劃,中國首次允許自美國進口大米
■2017年8月 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鋁箔產品反補貼調查初裁結果,裁定中國企業16.56%-80.97%的補貼幅度
時間軸:近些年中美貿易爭端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