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如何增加土地供應的大辯論,終於正式啟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宣布,成立一個由專家領導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與公眾討論究竟香港土地來源的優先次序、選項及各選項的利弊,從而凝聚共識與策略去開展有關工作。不必諱言,香港長久以來備受土地問題困擾,不單愈住愈貴,且還愈住愈細,故此社會各界對於今場大辯論,早就引頸以待,望能藉此擺脫「議而不決」的怪圈,找出辦法有效解決香港人的居住難題。
小組以專家挂帥,一大好處乃確保了討論務實,所提選項均保證可行。必先釐清,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乃是全港市民的一致共識,相信沒有任何爭議可言。當前所現的爭議之處,只在於沒有一個土地來源的共識,而這正是今場大辯論的重中之重。於此基礎上,專家小組就可扮演重要角色,向社會詳細列舉究竟有何可行方案,好讓公眾討論能夠有效聚焦。畢竟,任何不切實際的建議,以至為反而反地抗拒一切發展,只會徒然浪費時間,根本無助解決問題。是故,尽管有些建議看起來天馬行空,惟專家若肯定方案可行,均誠應列入可供大家考慮之列;反之,如果說法毫無建設性,由小組到社會皆不應繼續糾纏打轉了。
當然,世事總難完美,任何方案都各有優點和缺點。林鄭月娥強調,專家小組將談及土地來源的優先次序以及各選項的利弊,正正有利社會作出選擇取舍,并致力做到趨利避害,爭取最大利益公約數。開發土地固然涉及投入,當中就包括造地成本、收地賠償補價,以至生態和環境保育之類;至於及后所獲回報,例如可興建多少單位,又或宜否將土地撥作醫療、護老之類用途,都是今場大辯論的必然考慮因素,需要大家在投入與回報之間好好衡量。小組廣泛網羅不同範疇的專家,既有工程、建築、測量的專業人士,又有地理及資源管理等學者及智庫,更有一直關心環保、社福、社企、鄉事的代表,相關陣容就可望全面、準確地將利弊羅列出來,這比其他任何機構所做的研究,肯定更能引導社會各界「擺事實、講道理」。
專家小組除了提供專業意見,不可或缺的還須參考民意向背。事實上,要想增加土地供應,方法肯定數不在少;惟毫無疑問,這并非純粹涉及技術問題,政治因素絕對不可忽視,甚至是最為棘手的關鍵。所以,小組亦會集思廣益,料將展開多次公眾諮詢聽取各界意見,經分析后才向政府提交最終建議。也就是說,專家小組雖由專家主導,但卻不代表過程會閉門造車或過於「離地」;始終,今次大辯論倘若缺乏公眾參與,就絕對不能發揮任何預期成效了,市民對此感到憂慮完全是不必要的。
由競選之初到上任以來,林鄭月娥均提倡要「廣納賢能」、「與民共議」,今場大辯論正是實現此兩管治新風格的重要兌現。現在,全香港只得7%的土地用作住宅,而未開發土地則高占三分二,其中郊野公園則占四成左右;到底,為了解決市民住屋問題,我們應當怎樣善用土地資源呢?還望大家能夠發揮智慧、凝聚共識,勿讓愈住愈貴、愈住愈細的窘况不斷惡化下去!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