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從2010年前後實現「零」的突破,到目前全國年產能超過100億立方米、累計產氣超過100億立方米,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能源變革,這是一段幾無先例可循的創新歷程。
專家表示,大力推動頁岩氣勘探開發、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對推進中國能源生產消費變革、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頁岩氣資源居世界前列
國土資源部近日宣布,中國成為與美國、加拿大鼎足而立的頁岩氣生產大國。
頁岩氣是一種蘊藏在頁岩層中的非常規天然氣,是清潔高效能源。目前,中國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不足7%,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
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于海峰透露,目前四川盆地及周緣的海相地層已累計探明頁岩氣地質儲量達到7643億立方米,其中重慶涪陵頁岩氣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成為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
中國頁岩氣開採雖然起步較晚,但進展迅猛。中石化涪陵頁岩氣公司總經理胡德高透露,作為中國頁岩氣大規模商業開發的「始發站」,涪陵頁岩氣田今年底將累計建成100億立方米產能。目前,涪陵頁岩氣田日產量穩定在1600萬立方米以上,相當於3200多萬家庭的日常生活用氣量;通過接入「川氣東送」管道,涪陵頁岩氣田正源源不斷地向長江沿線8個省市輸送清潔能源。
地處川南地區的中石油長寧-威遠頁岩氣田,近期也迎來快速增產。去年以來,這一區塊新增探明儲量1108.15億立方米,建成產能25億立方米,累計產氣超過50億立方米;到2020年,長寧-威遠頁岩氣田產量有望達到100億立方米。
單井開發成本減半
有專家形容中國南方頁岩氣藏猶如被摔碎的「瓷盤」,深埋在大山中。一些國際油服「巨頭」面對中國埋藏深度更大、氣藏結構更複雜、保存條件更差的頁岩氣藏,因理論和技術出現嚴重的「不適應症」,最後只能退出。而以中石化、中石油為代表的科研單位和企業矢志創新,攻克了包括壓裂技術、水平鑽井等頁岩氣開採中的核心技術。其中,涪陵頁岩氣田嘗試利用「三圖一表」跟蹤法進行鑽井導向,如今已經形成成熟的三維可視化地質導向技術,鑽頭可以「聞著」氣藏的「味道」前進。在設備方面,中國企業還自主研製了頁岩氣開採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橋塞」,其機械性能和抗壓性要求十分嚴苛。
中石化集團副總經理焦方正指出,「目前中國已實現3500米以淺頁岩氣綠色、高效開發和技術裝備自主,形成了一整套適合中國地質條件的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和標準體系,還在3500米以深的區域實現了突破。單井開發成本和最初相比已下降了近一半。」
以市場力量撬動資源
在資源開發方面,與傳統油氣開發是大型國有企業的天下不同,中國頁岩氣開發伊始就有多家非油氣企業和民營企業競得探礦權;開發企業也一改過去一個單位「一包到底」的模式,建立起了「小甲方、大市場」的開發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開發效率和效益。
胡德高表示,以涪陵頁岩氣田為例,甲方管理人員只有200餘人,而在作業高峰期,這裏匯集了270多支施工隊伍、人數超過8000人。「有中石化、中石油,也有民企和外企;誰的效率高、技術好,就讓誰來幹。」
今年,國家發改委等多個部門提出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逐步將天然氣培育成為中國現代清潔能源體系的主體能源之一;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佔比力爭達到10%左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郁松認為,目前的開發力度還不夠,尤其是一些面積大、潛力大、可採性強的區塊還沒有動起來。曾參與殼牌等跨國公司頁岩氣開發的李海晨則預計,中國頁岩氣逐步放量、持續增長是大勢所趨。「如果政策推動力度再大一些、市場更活躍一些,中國在10年內實現『頁岩氣革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