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在特首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中,指出「香港國際機場是帶動本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并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運樞紐及人流物流交匯點的地位」,并提到,特區政府與國家民航局和澳門民航局於今年7月簽訂了一份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區空中交通管理的效率,并展開具體的技術性研究,以推動大灣區內空域優化和協同發展。
報告中沒有詳細講述備忘錄的內容,其實那份名為「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效率」的合作備忘錄十分重要,因關於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處於什麼地位,珠三角空域使用權如何協調,以誰為先,都可從中窺見一些端倪。
大灣區空管凸顯港優先
該備忘錄是由國家民航局空管局局長車進軍、香港民航處處長李天柱和澳門民航局局長陳穎雄在澳門簽署,而國家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和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亦有出席簽署儀式,作為見證。
備忘錄內容有五點,前三點均是為三方今后加強合作訂下一些常設機制,包括日常協調和緊急通報的安排等,關鍵是第四和第五點。第四點寫明「在流量管理方面,優先處理香港和澳門機場升降航班」;第五點「利用先進技術,展開粵港澳大灣區空域類比模擬工作,透過模擬珠三角地區空域環境及空中交通情况,進行可靠、精確及詳細的分析,用作籌劃和擬訂空中交通運作程序及措施,為香港國際機場修建第三條跑道,澳門、廣州、深圳、珠海等機場持續擴建和發展,在空域優化方面提供數據及技術支援」。
值得留意的是,備忘錄把處理香港機場升降航班和支援修建第三條跑道,均擺在最前的位置。換言之,在珠三角五個機場之中,香港機場的「龍頭」地位已不言而喻。正如香港民航處處長李天柱所言,備忘錄針對流量管理提出多項措施,多管齊下,能有效促進整個珠三角地區的空管效率,循序漸進令香港三跑道系統達至最終每小時處理102班航班的長遠目標。
好牌在手應好好運用
國家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亦表示,未來三地會以「創新、協調、融合、共贏」為目標,共同在「一帶一路」等倡議下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全面推進三地在民航領域的交流合作和互聯互通,以支持香港國際機場和粵港澳大灣區各主要機場的發展都能發揮最大效用。
這說明,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的發展,一直獲得國家民航局等相關部委全力支持。之前有人曾以「香港空域受制於內地的規限」為由,質疑香港興建第三條跑道的效益,這種危言,可以休矣。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會預計,因為香港國際機場於5小時機程中可以覆蓋全球半數人口,未來20年有潜力增加30個新航點,但必須適時興建第三條跑道,才足以應付未來所需,否則只能錯過機遇。而今,國家民航局很明確地對香港興建「三跑」表示支持,確定了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大灣區的空中交通樞紐地位,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從這例子可反映出,國家在大灣區建設中的確預留了「好位」給香港。有了這張「好牌」在手,香港便應好好運用,不僅要盡力保證「三跑」工程順利進行,同時須做好各種配套,包括加快在大嶼山打造物流中心,早日落實東大嶼都會計劃,多建房屋及其他社區設施,為未來機場新增數以萬計職位帶來的人口膨脹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