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科技生活

時速70km與汽車共享路權 全球首列智軌列車上路試運行

2017-10-2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6月成功發布的全球首列智軌列車,4個月後“駛向”了路面。10月23日下午,一列長達32米的列車在“中國動力谷”湖南株洲現身,此前,其被業內稱呼為“在馬路上跑的火車”。

  同日,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劍波宣布,全球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范線一期工程體驗線完成基本建設,開始線路匹配測試,即將投入試運行,並將于明年元月正式投入運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智軌列車設計最高時速同樣為70km,但因為不依賴鋼軌行駛,一條運行線的建設周期僅需一年,能快速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上大大低于傳統有軌電車,且還能與汽車共享路權。

  “無軌”列車明年元月運行

  擁有軌道列車的大載客量優勢,又不受軌道的限制,可靈活穿行于路面的列車,正一步步從設想演變為現實。

  10月23日,2017中國(湖南)國際軌道交通產業博覽會暨高峰論壇的“智能軌道快運系統技術與發展論壇”上,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劍波介紹稱,預計全球首條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示范線將于明年元月份正式投入運行,“在公眾對美好出行不斷增長的需求與城市交通運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智能軌道快運系統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選擇。”

  “現在交通的壓力日益成為日常生活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中車株洲所副總經理、總工程师馮江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構建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過程中,軌道交通因為具有運量大、准時、節能環保、安全舒適等特點,一直得到城市交通建設者的青睞。

  馮江華表示,軌道交通具有多樣性,一線城市主要以地鐵建設為主,而在廣大的二三線城,則更需要中運量的交通作為骨干。然而,中運量交通體系並未得到應有的發展和應用。

  今年3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城市軌道交通2016年度統計和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我國共30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共計133條線路,運營線路總長度達4152.8公里。其中,地鐵3168.7公里,佔76.3%;其他制式城軌交通運營線路長度984.1公里,佔23.7%。

  “道路承載了我們也束縛了我們,有軌列車建設由于周期長、成本高、靈活性差,束縛了我們對中運量軌道交通制式的建設和發展。”作為智軌列車的總設計师,馮江華表示,“無軌”列車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

  乘客體驗:穩,有點熱

  從神農大劇院延伸至體育中心,全長3.1公里,為株洲智軌示范線首期工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該體驗線車道寬3.75米,布局在中央綠化带兩側。全程共設置4個中央島式站台,布置于道路中央,上行線和下行線共用車站,站點間距約600至800米。站台長度達49米,其中14米為售檢票區域。由于采用路中島式站台,體驗線乘車實行車下售檢票模式,可大大縮減車輛停靠站等候時間。

  示范線首期的建成,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將來,“無軌”列車或將穿行于普通路面,與汽車共享路權。

  今年6月,中車株洲所發布了全球首款智能軌道快運列車,為城市交通提供了一種兼顧運量與投資的新型中運量軌道交通工具。到10月23日,這款列車已經駛出試驗場,首次在城市公共道路上試運行,接受參觀試乘。

  記者現場看到,列車長度超過30米,其車底不見軌道,由兩條畫在地面上的白色虛線取代,除此之外,全球首款“無軌”列車外形與日常所見地鐵列車並無太大區別,這列看似本該停在鐵軌上的列車,如今停在馬路上,因此一露面便引發圍觀。

  在記者采訪中,多位體驗者給出了“穩”的評價,也有體驗者表示,與地鐵、巴士相比,智軌列車車廂設置不夠寬,因此顯得有點擠。“挺快的,最大的感受就是非常穩。但可能是體驗的人太多了,空調不夠大,有點熱。”一位剛下車的體驗乘客評價。

  沒有軌道的列車怎麼在馬路上行駛?馮江華介紹稱,車輛采用中車株洲所自主研發的“虛擬軌道跟隨控制”技術,以車載傳感器識別路面虛擬軌道,通過中央控制單元的指令,調整列車牽引、制動、轉向的准確性,精准控制列車行駛在既定虛擬軌跡上。此外,智軌列車以膠輪取代鋼輪,無需鋪設有形軌道,可在城市道路上行駛。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智軌列車還采用高鐵柔性編組的模式,能根據客流變化調節運力,實行3至5節編組,可容納300至500人同時乘坐。與現代有軌電車相比,智軌列車設計最高時速同樣為70公里,但因為不依賴鋼軌行駛,一條運行線的建設周期僅需一年,能快速投入使用,建設成本上大大低于傳統有軌電車。

[責任編輯:鄭嬋娟]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