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右)率同專責委員會成員講述修訂內容。記者 葉佩瑜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葉佩瑜報道:教育局昨日宣布就修訂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展開第二階段諮詢,跟進教師在第一階段諮詢的建議,決定在課程加入部分衰亡亂世的內容,並因應調整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的學習內容與課時比例,新課程預計最快於2020至2021學年逐步落實。其中,有關香港發展的課程,將會教授《基本法》的制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讓學生了解香港與國家的緊密關係,以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教育局展開修訂初中中史科課程的第二階段諮詢,由於九成以上受訪教師同意要讓學生古今並重,認識中史,也有教師認為,過往課程太重朝代興盛,少談衰亡亂世,故當局與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向超過600位校長及老師,講解修訂建議。
諮詢文件建議,初中中史科以七成六的課時教授朝代更替,比去年首輪諮詢時的六成多課時再增加;文化史部分就相應減少到佔課時的一成四時間。至於目前列於附錄、可選擇是否教授的香港史則繼續佔一成課時。
文件明確指出,香港發展部分,目的是令學生理解香港在國家不同歷史時間的概況與國家互動情形,進而了解香港與國家的緊密關係,以確立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其中,中一學習內容,有關係到隋唐時期的香港、屯門作為南方海路交通重鎮的地位;中二則會學習宋元時期、香港經濟發展概況及於清朝遭英國割讓的歷程;中三課程涉及香港淪陷及抗日活動、中英談判歷程、《基本法》的制訂與特區成立等。
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強調,修訂不存在黑箱作業,讓學生有系統地了解國家歷史,不代表「洗腦」,相關說法有欠公允。她強調,無論任何事件將來必定有相關教科書,世界逃不過公理及公義,到時可看教科書,到底有什麼內容是不可接受,中史科是以中國的歷史為主軸,而非香港史,即使課綱中沒列明的內容,老師可依據他們的專業判斷是否教授,無必要放大某一事件。
何漢權冀培養家國情懷
有份出席簡報會的香港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認為,新修訂不單列出每個課題的最多課節數目,又加設延伸部分,讓教師有自主權選擇是否教授,相信根據建議,老師應有足夠課時教授全部內容,不過亦會有老師反映在推行初期,未必適應向初中教授朝代更替,而其他內容雖然老師一般是根據教科書教授,但亦有一定自主性。
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表示,新修訂較重視近現代課程部分,但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的歷史事件較繁複,有可能中三學生難以掌握,提醒當局可再考慮課時比例分配。他又說,任何國史教育都很重要,古今並重,可以培養民族身份認同及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