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10月中旬以來,多家國際機構發布報告,樂觀預計中國經濟前景。多位專家指出,中國經濟正呈現出諸多新變化,穩定增長的未來可期。
新加坡華僑銀行10月23日發布報告上調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0.3個百分點至6.8%。知名投資銀行高盛將中國2018年經濟增速預期由6.3%提高至6.5%。路透社綜合36位經濟學家的預估,將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上調0.2個百分點至6.8%。
唱好中國經濟的不僅這幾家。德國歐洲經濟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中國經濟未來12個月的預期指數從9月的8.3升至10月的17.3,樂觀預期顯著增強。據彭博社報道,多家專業機構對10月中國經濟的初步評估顯示,金融市場參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日益樂觀。
新舊動力雙引擎促增長
在諸多國際機構的研究報告中,中國經濟結構持續轉型是上調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乃至今年上半年還有不少國際機構不看好中國經濟,但現在呈現出偏樂觀的趨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經濟新舊動力的轉換。」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中國傳統舊動力已改變下行趨勢,轉而上行,加之正蓬勃向上的新動力,新舊動能「雙引擎」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指出,近年來,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步伐加快,工廠設備改造、生產線升級,積極推動更高水平生產能力的建設,使得中國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整體效率提升、競爭力增強。
民眾消費成最大潜力
前三季度,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繼續增強。
『「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中國經濟增長最根本的動力。』張立群指出,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個產業都是圍繞著消費升級發展起來的,中國十幾億人口消費需求的持續較快增長,是經濟最強大、最持久的動力,這也會帶動更高水平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帶動更高效益的投資需求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中國就業穩定,社會保障逐漸完善,使民眾越來越敢於花錢,此外,未來10年中國將有近3億人從農村到城市,「3至5年內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
創新涌現引領世界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不斷涌現出新成果,比如共享單車、線上支付、大數據、高鐵技術等已經引領世界。
「技術創新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中國正從學習模仿國外向越來越多的原創轉變,尤其是互聯網創新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經濟發展帶來持久而強勁的動力。
王文指出,超高創新速度的工業體系正為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紅利,社會創新頻率的提高為經濟帶來持續發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