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是“作男”“作女”的鼻祖呢
如果說,他只是文學史上的第二炫妻狂魔,真的沒有人敢稱第一。
這個人,就是讓我們“閱讀並背誦全文”的罪魁禍首。我到現在都還記得他那段: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對,這個人就是沈復。

他寫過一本自傳筆記,叫《浮生六記》。只聽這個書名,很容易產生一種錯覺:這應該是清朝的《格言》《讀者》之類的書吧?里面寫的一定都是人生箴言?
呵呵。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這哪里是人生格言,分明就是一本炫妻寶典啊!
別人寫書,都是家國天下;沈復寫書,里面全是他和他老婆……
比如:
今晚和老婆去滄浪亭賞月、喝酒。人美,景美。好愛老婆。
今天要出遠門,好長時間都見不到老婆了,傷心,嚶嚶嚶……
老婆對珠寶沒興趣,對書卻是粘粘補補,十分愛惜。對李白的偏愛超過了杜甫。我老婆真是好有品位哈哈哈。
終于要放假了,終于能見到老婆了!開心!
老婆也要隨我去看廟會。可是女人不能去,她只好扮成男裝混進去,我逢人便介紹:“這是我堂弟”。哈哈哈。
下輩子還要和老婆在一起。但是怕來世我們都忘了彼此,就請人畫了一幅月老像,每個月我和老婆都要焚香祈禱,但願來世有緣!
在這本“教科書級的秀恩愛手冊”里,沈復現場為我們演示了好幾種秀恩愛技巧,如何才能把“秀恩愛”變得清新脫俗。比如,有一個方法叫作“欲揚先抑”,看似在抱怨,實則在褒獎:
“我老婆有個缺點,每天都這麼客氣,搞得我真是有點煩。就跟她發火了,咱們不用這麼客氣!可是和她聊過之後,我又很受觸動。因為老婆說:很多反目都是因為不客氣,這樣舉案齊眉不是更能長久嗎?我恍然大悟,覺得很有道理,老婆這麼好,我發誓今後再也不傷害她了。我愛老婆。”
翻譯成白話差不多就是這樣的……是不是乍看是在抱怨,回過神才知道:你又來秀恩愛???如果那時候有網絡,沈復一定是那種每天在朋友圈發狗糧,直到被好友全部屏蔽的人。

很多人都是奔着沈復去看的《浮生六記》。看完,卻被沈復的老婆陳芸圈了粉。
甚至會覺得,沈復你簡直就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廢柴啊,哪里配得上自己的老婆。
要問為什麼配不上,大概……還是因為窮吧。
雖然沈復也是讀書人,卻從沒參加過科舉考試,對當公務員也沒什麼興趣,不屑功名,無視禮教,身上還有些不羈的魏晉風骨。俗稱:
有 點 “作”
這種“作”體現在這對夫婦身上,大概就是:男的“作”到不愛掙錢,女的“作”到不愛錢。

剛結婚,沈復還能带着妻子回家做“啃老族”。後來,因為婆媳關系緊張,夫婦倆就被趕出家門。
《浮生六記》中有一卷叫《坎坷記愁》。寫的就是他們被趕出家門後的事情。沈復带着妻子寄人籬下,賣畫為生,最後妻子還是病死了。
哪怕到了坎坷的地步,他們也不會忘記文藝青年的情調和志趣,談詩論道,賞月划船,制作假山,插花盆栽,喝酒郊游……
這些文人的事物,沈復樣樣精通。唯一不太擅長的,可能就是謀生。

很多人會認為,沈復不可靠。可是當你回想一生的時候,一生如大夢一場。誰會記得那些虛假的泡沫?
而沈復會不會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生活方式:不要為了愛而失去愛,他也不會為了求富貴而丟下芸娘,更不會對生活舍本求末。
等到車也有了,歌也有了,人卻不在的時候,不是更可悲嗎?
《浮生六記》這個書名,取自李白的一句詩:“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對沈復和芸娘來說,什麼家國仇恨,功名利祿,風月場上的風流韻事,恐怕都不比簡單而有詩意的生活來得更真實。
當沈復寫這本書的時候,芸娘已經去世了。他在寫兩人舊時恩愛情景的時候,常常會寫道:夫妻還是不要太恩愛,否則不容易陪伴到老。
讀這句話,讓人想哭。
和戀人一起游山玩水,喝酒飲茶……這些小事,當時總是覺得稀松平常。然而,一生將盡,故人離去,回想起來,才覺得驚天動地。就像詩里說的,“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沈復當初肯定也不是想寫一本書來秀恩愛的。只是回顧一生的況味:謀生不易,家族是非,父子隔膜,而真正理解他陪伴他和他並肩作戰的,只有芸娘了。
如果他要粗茶淡飯,那芸娘就為他縫縫補補。如果芸娘沒有十八般武藝,那就為他修煉十八般武藝。如果芸娘僅有一天的時間,那就為他花掉一天的時間。

《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
譯者:張嘉瑋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