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進校園深受學生歡迎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朱開芝、通訊員張秀紅報道:由深圳市大鵬新區文體旅游局主辦、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承辦,作為大鵬文化季海洋文化周活動之一的“山海少年”——海洋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日前啟動,活動的首站選在了深圳市大鵬新區的葵涌中心小學。
此次的進校園活動包含四個模塊:海洋繪畫作品展、艦船模型展覽、海洋文化講座以及艦船模型操作體驗。海洋繪畫展區的作品極具歷史參考價值,使觀眾更加了解中國古代海洋歷史、海洋文化和記錄海戰歷史的藝術表現形式;高比例仿真船模展區的展覽作品來自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高級中學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共建模型基地,很難相信這些精細化、高比例的仿真船模竟出自于中學生之手,足見他們對于海洋、船舶的熱愛;《中國人也有自己大航海》主題講座特邀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秘書長葛洋老师與孩子們一起重識中國海洋的兩千年,講述中國鮮為人知的海洋歷史故事,以及當代海洋人為海洋文化事業正在付出的努力;而艦船模型制作體驗,則讓孩子們更近距離的感知海洋。活動力求從視覺、聽覺到觸覺為廣大师生带來全方位體驗的同時,普及推廣海洋文化,提高青少年海洋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文化自信。
承辦此次活動的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底,是中國首家以海洋藝術為核心的戰略研究機構,承擔了國家文化部、國家教育部、國家藝術基金等委托的多項關于海洋藝術的研究課題,是國內最具權威的海洋藝術研究智庫。秉承“搶救式的修復,創造性的填補中國海洋藝術”的使命,深圳大學海洋藝術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中外海洋藝術和海戰繪畫數據庫;不斷培養新一代海洋藝術創造者;通過舉辦海洋繪畫展、海圖展、船模展、歷史文獻展、海洋文化藝術教育培訓、編制海洋文化歷史書籍等形式,多方面推動海洋知識創新和全民的海洋文化認知,提高國民海洋意識,增加文化自信;構建起海洋文化藝術學術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學術交流平台,增強海洋文化藝術研究的協調和多樣性,為國家通過海洋文化藝術面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重視海洋文明開辟崭新的道路,成為中國海洋藝術和世界海洋藝術發展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