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隧建设”)自2008年成立至今,在九年的时间里,抢抓机遇,纵横驰骋,迅速发展成为华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引领者,现已形成盾构施工、地下空间开发运营、重型装备制造、预制构件、工程维保五大业务板块,企业总资产达到40多亿元、年承接任务量超过50亿元、科研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位居行业前沿。
坚持多元化经营 做强做大五大板块
华隧建设以华南盾构领域主力军的气势,昂首阔步,从泥水平衡,到土压平衡,再到双模式并用,公司始终掌握盾构施工的精妙,打造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从直径4.35米,到6.26米、8.8米,再到9.1米,华隧建设拥有不同类型的盾构机超过30台,在华南地区首屈一指。在不断的夯实盾构施工主业的同时,公司稳步实施相关多元化战略,积极向轨道交通施工领域的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构建起了五大业务板块。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运营方面,公司率先进军新兴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领域,通过PPP模式,承接投资总额约35亿元的梅州综合管廊项目,并将其建设成为广东省首例示范性工程。
重型装备制造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目前公司具备盾构机等重型施工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并在佛山顺德发起设立中铁华隧联合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0亿元。年产盾构机50台,最大直径18米,2017年8月,首批4台盾构机喜迎下线。
预制构件是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公司相继创立了广州华隧威预制件有限公司、广西华宏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广州华隧绿色建筑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盾构管片、高性能透水铺装系统、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砖等产品。
在工程维保方面,公司成立了广东华隧高科建设有限公司,开展成型隧道养护、MJS水平加固等业务,填补了华南地区市场的空白。
坚持创新驱动 铸造核心竞争力
华隧建设依托省级技术中心平台,打造优秀科研团队。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思路,华隧建设成为盾构机国产化梦想的践行者,先后自主研制了国内首创的直径4.35米泥水复合式盾构机和世界首创的直径6.26米并联式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并使双模式盾构机产业化的战略构想落地实施。
华隧建设在国际上首创的冷冻刀盘技术,让盾构机开仓更安全、更可靠。研发的钢套筒密闭始发及到达技术,不仅有效降低盾构始发及到达的风险,而且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JS)水平加固施工技术可以完成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土体加固。他们同并联式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技术被誉为华隧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四大发明”。
华隧建设着眼建筑工业化趋势和海绵城市建设机遇,集中优势资源,研制出高性能透水铺装系统、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砖等RPC相关产品,已成为华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又一大亮点。
华隧建设现拥有国家专利54项、省级工法63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30项,并主持编制了一大批国家及地方规范标准,在业内备受瞩目,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最具创新性轨道交通施工企业”、“广东省自主创新标杆企业”。
坚持体制机制改革 不断激发企业活力
华隧建设是广东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驱,入选广东省国资委首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企业,坚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商业模式,提振经营活力,储备发展后劲。通过“PPP”和“EPC”模式,为地方政府建设地下基础设施提供一揽子方案,以投资拉动经营。通过推动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的新三板挂牌工作,提升企业融资能力,实现“投融建管营”一体化发展。
早在成立之初,华隧建设就将上市确定为首要战略目标。根据发展需要,先后成功进行了六次增资扩股,实施了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增资持股,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9.01亿元,成为了一家国企控股、战投参股、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2017年华隧建设与时俱进开展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入“管理中心”,实行三级管理,通过建立“公司—管理中心—项目部”的三级管理架构,下放项目管理职能和部分市场经营职能,促进公司在各领域和区域的业务发展。
奉献精品 造福社会
从城市地铁到城际轨道,再到电力隧道、给排水隧道、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公司运用精工利器,不断开疆拓土,开创了相关领域多元化新格局;从广州、深圳、佛山到惠州、东莞,再到北京、成都、南宁、杭州等地,华隧建设立足珠三角,辐射全中国,不断扩展市场空间,逐步形成了全国化经营的大格局。
华隧建设逐步打造出了一大批名优工程,在各领域打响了华隧品牌。詹天佑故乡杯、火车头奖杯,以及国家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优良样板工程等荣誉充分彰显了华隧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我们将发扬“穿越无界、创建未来”的豪迈气概,挥洒激情,勇攀高峰,借力我国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力开发地下空间的战略机遇期,朝着公司“华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引领者”的战略目标不断奋进。
香港商报记者李苑立、通讯员苏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