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米蘭街頭的摩拜單車和ofo小黃車。2017年12月25日
日前在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矽穀資深記者、《財富》雜志執行主編亞當·拉辛斯基對話馬化騰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對話的目標是希望在座諸位了解騰訊做了哪些創新工作,因為在過去10年沒有任何公司比騰訊更具有創新精神。”
雖然“過去10年”這個界定有待商榷,但我不認為拉辛斯基這句話是恭維或者客套。誰都知道,互聯網最初的構想、協議、標准、技術、軟件、硬件、觀念、創意,幾乎全都來自美國,全世界都在“山寨”美國的互聯網。
到了2008年初,李彥宏說:“當中國的網民數量成為世界第一後, 我們就會先於美國碰到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問題,如果能夠先碰到這個問題,就有機會去先解決這個問題,創新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這種優勢,是中國的優勢,是別的國家無法仿效的優勢。”到了2008年中,中國網民數量果然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不過單一市場所遇到的問題,其挑戰性是否能跟全球市場遇到的問題相提並論,還是有疑問的。今年7月,Facebook剛剛慶祝月活躍用戶數突破20億,20億,接近中國網民數量的3倍。世界第一的網民數量在這個數字面前變得似乎沒有那么重大。
中國的網民數量一直在保持高速增長,即使已經成了全球第二大甚至第一大互聯網市場,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不太不習慣去創造,就像一個還不敢自己走路的小孩,總得扶著點什么。所以美國有Facebook,中國就有校內網,美國有Twitter,中國就有微博,美國有YouTube,中國就有優酷,美國有GroupOn,中國就有數不清的團購網站。而騰訊,如今光輝燦爛的騰訊,在很長時間裏都背負著山寨大王的罵名。
今天,你會發現,中國的創業者早就不再熱衷於Copy to China,從美國往回搬運產品和創意這樣的事情,這幾年越來越少了。創業者越來越習慣於從用戶的實際需求中,而不是從美國的創業項目中,發現創業機會。白鴉做有贊不需要參考任何一家美國公司,羅振宇做得到也不需要給自己找一個美國樣板,顧少豐做拍拍貸更是獨自在黑暗中摸索了十年。美國已經有人擔心,中國將要奪走矽穀作為世界創新中心的地位。
《連線》雜志2017年4月刊封面
英國版《連線》雜志說:“是時候山寨中國了。”《紐約時報》也感慨道:“現在,輪到矽穀‘山寨’中國企業了。”它承認,“中國的科技行業——尤其是移動業務——在某些方面已經領先於美國。一些西方科技公司,甚至包括某些大公司,正從中國企業那裏尋求創意。”
馬化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演講中說:“過去,中國企業主要扮演新技術的跟隨者,但今天我們需要成為新技術的驅動者和貢獻者,與全球合作夥伴一起協同發展。”
前任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基金會主席亨利·保爾森在財富論壇上說:“我覺得中國在帶領整個世界,比方說電動車,或者是無現金社會,美國其實已經落後了。中國現在有很大進展,有很多本土的創新,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正面的事情,不僅對中國,對這個世界,我覺得也是一個機會。”
在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印度,小米三季度登頂智能手機第一品牌,而在市場份額前五名中,有四個中國品牌。雷軍在烏鎮說:“以我所在的行業為例,智能機世界前六中,好幾家都是中國公司。我們今年進入了60個國家,不僅與國際廠商競爭,也與中國企業競爭,這促進了世界智能手機行業的進步。我們進入別的國家,也帶過去了人才、技術和商業模式,現在還是個合作共贏的時代。”
滴滴出行CEO程維說:“今天,全球60%的網約車訂單發生在滴滴。”深圳的無人機企業大疆則占據著全球消費級無人機七成的市場份額。上個月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和米蘭,我發現來自中國的共享單車正在引起那裏的市民和媒體的極大興趣。在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中國方便快捷的手機支付印象深刻,他對新華社記者說:“我想激勵新加坡人,中國能夠這么做,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借鑒他們的經驗。”
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互聯網公司(單位:億美元)
如果把Apple和微軟也算成互聯網公司,在全世界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聯網公司中,中國已經有三家上榜,騰訊、阿裏巴巴和百度。也許明年隨著小米和螞蟻金服的上市,這個Top 10榜單還會發生劇烈變化。
其實說到底,中國互聯網的自信不是靠辦會辦出來的,不是靠寫社論寫出來的,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中國互聯網終於有了點自信,是靠著企業20多年來踏踏實實地做產品、做服務做出來的。就像馬雲在廣州財富論壇上說的:“創新來自哪裏?必須要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找出最高效的辦法。你必須要用結果來解決問題。我認為中國證明了一切。”
這篇文章沒有任何鼓勵夜郎自大的意思。恰恰相反,中國在大量關鍵技術上與美國差距明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主要營收仍然嚴重依賴國內市場,國際化做成功的都不多,更不用說像多數美國公司那樣,成為一家全球化的企業。
但是,中國互聯網經過20年從無到有的發展,這個行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正是有了這份自信做鋪墊,更年輕的這一代創業者在決定國際化的時候,幾乎沒有半點猶豫。就像我在《國際化,新一代互聯網創業者的新視野》這篇文章中說的,對於國際化他們普遍有著比他們的前輩更大的膽識,和更果斷的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