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起召开

2017-12-18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英文报道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起召开。据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回顾2017年中国经济的表现,并为2018年作出规划。

       【分析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看点:货币政策是否保持稳健?

  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再现?财政货币政策走向如何?明年增长目标或下调,货币政策也将继续收紧,让位一定增长为扶贫和环保腾挪空间。

  12月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发诸多关注,重在落实十九大以及12月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2018年经济领域的要求,即更加重视经济增长质量而非速度,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加快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财税改革等供给侧改革。在此背景下,预计明年增长目标或下调,货币政策也将继续收紧,让位一定增长为扶贫和环保腾挪空间。

  是否会下调增长目标?

  增长目标定在何处关乎经济政策环境松紧。党的十九大时隔36年首次将主要矛盾表述做出了改变,强调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未来政策重点强调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上述重点改变,或许会牺牲一定程度的增长增速。笔者建议,明年增长目标可以从今年的6.5%左右下调至6%-6.5%的区间指引。

  展望明年中国经济,预计增长将延续今年四季度以来的减速趋势。特别是在传统领域,投资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主要体现在:一是房地产投资方面,考虑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逐步加码,房地产销售与新开工等先行指标已出现下降,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将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二是基建投资方面,在影子银行不断收紧、地方财政约束增强以及整体发债利率高企的环境下,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或将导致明年基建增速显著放缓;三是制造业投资方面,预计高科技制造业仍将保持强劲增长,但重工业和传统工业受到更加严格的防污染举措控制,增速或继续放缓。

  尽管投资增速有所下行,但11月出口明显好于预期,显示在全球贸易回暖的背景下,出口仍将是明年经济的亮点。与此同时,工资上涨与结构转型将支撑消费保持稳健,预计净出口与消费的积极表现将会弥补投资下降带来的经济减速。此外,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移动支付、新能源等经济新动能将进一步发挥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这些正面发展给投资放缓提供了对冲,无需过度担心增长失速。

  货币政策是否继续保持稳健?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纵观今年金融政策实践,不难发现,广义货币增速大幅放緩,但信贷增长居高不下,隐子銀行业务大幅增加,金融去杠杆的力度弱于预期,货币政策实际上保持的是中性偏松,直到十九大后才有所收紧。

  展望明年,由于十九大之后,一系列强监管措施密集出台,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布置工作,到资产管理业务新规推出、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再到对房地产资金管控从严等,充分证明决策层继续去杠杆的坚定决心。实际上,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在明年两会前后重要岗位人事交接完成之后,金融去杠杆才将正式拉开帷幕有所不同,金融强监管风暴已经在十九大之后提前到来。同时,考虑到明年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整体转向,笔者建议明年中国货币政策定调可以是稳健偏紧。

  财政积极如何体现?

  在货币政策偏紧的背景下,预计财政政策仍将表态为积极。根据十九大要求,明年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将聚集在环保、民生、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先进制造业等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收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实施空间其实受到了限制,例如,在地方债发行利率的整体上行,影子银行清理,以及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担责的背景下,积极财政可能在落实过程中受到一定牵制。

  考虑到这一层因素,建议明年在去杠杆的同时,还需注重政策的协调性,在房地产与金融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积极财政应该更为深入,而不是紧缩,应起到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这包括:一方面,应用好财政存量资金,做好减税降费工作,在加强监管的同时,确保在建项目实施等;同时,应加快税制改革以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步伐,尽快完成房地产税立法工作,让积极财政能够落到实处。

  人民币是否会贬值再现?

  2014-2016年期间,人民币结束了此前一路升值的态势,在当时美元走强的背景下,面临了较大的贬值压力。2017年在美元出现拐点以及欧元整体强势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压力得到了明显缓解,年初至今已对美元升值4.6%。明年虽然美联储仍旧加息,但在笔者看来决定全球汇率市场波动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

  一是各国经济超预期反弹的力量对比。可以看到,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出现经济强劲的局面,但以今年情况来看,欧元反弹主要得益于欧洲经济超出年初的预期。二是全球黑天鹅事件出现的概率以及政治不确定性。如特朗普税改以及通俄门事件的走势,欧洲英国脱欧、以及欧盟内部成员国政治稳定性等,都将对全球汇率市场形成冲击。三是明年各国央行货币收紧的快慢与退出量化宽松的路径选择。

  综上,笔者认为,明年全球经济与政治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全球汇率走势或将取决于以上几个方面力量的对比。在此背景下,笔者预计明年全球主要货币或处于一个震荡波动的区间,很难找到一个绝对强势的货币,而这对于人民币是个利好,预计明年人民币将呈现双向波动态势,中间值在6.5左右。

  哪些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将“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列为2018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强调要“力争取得明显成效”。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长效机制有望在明年破冰,而除了金融政策,住房租赁政策、土地供给方面做出部署外,与财税改革结合,推动房产税落地是长效机制不可放棄或缺的重要内容。在笔者看来,作为取代土地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房产税的意义不在于对于房价的影响,其更多的是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这一传统矛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政治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意味着去杠杆与强监管、收入分配改革以及环保措施推进仍是重点。而在金融改革方面,笔者在本专栏文章《周小川变调金融杠杆的背后》中提到,未来可能有金融强监管、国有企业去杠杆、规范互联网金融、加强属地问责、金融反腐等措施协同推进。此外,早前以特朗普访华为契机,中国政府已宣布加大金融开放,大幅度放宽外资进入金融业的投资比例限制,显示了十九大新一届领导层对待未来改革开放的鲜明态度,预计明年围绕金融开放还会有更多细则出台。来源: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原文首发于FT中文网《沈时度势》专栏)

  相关报道:

  中央经济会议前瞻:2018国企和金融改革有望关键突破

  年终临近,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陆续召开,继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后,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即将召开。

  每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总结当年经济工作成绩,分析研判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制定和部署来年宏观经济发展规划的一次高级别经济工作会议。

  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质量效益有所提升,总体上呈现出好中趋稳态势。

  12月8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初步明确了明年经济的发展思路,强调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部署了防范金融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展望2018年,中国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2018年中国经济将步入新时代,供给侧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改革开放挺进新纵深,国企混改、金融市场改革有望实现关键突破,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淡化GDP增速目标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多家机构预测,明年全年经济增速或达到6.7%。中国银行(3.860, 0.00, 0.00%)国际金融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6.7%左右,但在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也预测,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GDP实际增速为6.7%。

  关于明年的经济形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明年还能够延续下去。明年要把更多精力和工作的重心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朝着高质量的发展更加努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去年以来,高层不断释放出淡化GDP增速目标的信号。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白重恩11月底在媒体上表示,只要未来三年GDP平均增速保持在6.3%左右,就能实现2020年经济翻番的目标。他建议明年GDP增速目标可略微调低一些,从而使得实体经济有更大空间实现结构改革。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日前撰文指出,2018年中国经济周期将继续演进,“减速增质”步入白热化阶段。在此状态下,中国经济的长周期筑底将成为年度主题,“新韧性”有望成为阶段主角。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经济增速小幅放缓,也无需过分担忧。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高决策层意在淡化GDP至上、淡化GDP增速目标,而强调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思路已经无比清晰。

  王军认为,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加快,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要远重于GDP增速的快慢;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后的6%甚至5%的增速,无疑将优于原有模式、原有路径下10%的增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2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与其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周期,不如说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准确地说由经济快速下降阶段过渡到稳定提质阶段,未来工作重点将集中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来。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今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任务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经济发展结构持续改善。

  王军表示,明年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得到深化,第三产业、服务业仍将快速发展,创新驱动将在微观领域得到更多的验证,新技术对旧动能相关领域的改造与提升日益加快,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将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在积累着质变前夜的澎湃动力。

  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哲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产业转型方面,应该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结构调整,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培育新供给、新动能,通过结构性改革推动要素从供给老化产业向新供给形成和扩展产业转移,进而为新经济的扩张提供条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是否成功,最终也要以能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衡量标准。

  多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王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推动解决新时代基本矛盾,必须在国企、财税、金融、土地、住房等领域加快推动改革步伐。

  即将过去的2017年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央企重组加速,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公司制改革接近尾声。2018年国企混改有望加速落地并初见成效,一批标杆性改革案例将会大概率出现,并为后续改革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范式。

  程实表示,2018年,国企混改的落地将处于改革全局的中心位置,有望开启提速攻坚模式。国企混改有能力冲破利益藩篱、处置历史遗留负担。下一阶段唯有推动国企混改的实质性突破,重塑微观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传统经济的供给效率,稳定持续地降低企业杠杆水平和债务风险。国企混改的推进,亦将纾解要素市场和产业链条的结构性扭曲,为下游新经济的发展松绑减负。

  另外,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也是明年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王军表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是住房制度的方向。政府应充分释放政策红利运用法律、金融、土地、投资、货币化补贴、税收等多种手段,满足多层次的住房需求,充分保障“住有所居”。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土地、住房的供给端改革,税收、信贷的配套政策改革,以及养老、医疗、教育等资源分配改革为着力点。同时继续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2月8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首要的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把去杠杆作为主要任务,而主要手段则是“控总量”,也就是控制货币总量。近期央行发布的资管新规,其实就是对控总量收货币的具体落实,因为银行表外理财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是货币超发的重要来源。

  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撰文指出,要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稳步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拓展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股权融资渠道。

  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吴琦表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三个重点领域。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要推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规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着力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以及金融监管体系。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合理有序推动金融领域的开放。

  刘哲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防控金融风险是维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战略性大事。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对于超出经济发展需要的杠杆水平、脱离监管之外的金融创新及时进行合理引导,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要给予“新金融”一定的创新空间,鼓励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金融创新,避免监管过度所可能形成的供给约束。祝嫣然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