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海外随笔:十分钟搞清楚欧洲经济和股市

2017-12-25
来源:智通财经网

  本文来源于「雪球」网,作者为「华尔街要闻」,正文内容有删节。

  特朗普正式签署了减税法案后,美股又是大涨喜迎圣诞,对于美国经济和股市,大家经常讨论得热火朝天,今天想花些笔墨,借助于高盛对于2018年欧洲的展望,着重聊一下明年欧洲的经济和股市。 其实回答了以下5个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对欧洲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了。

  1) 欧元区2017年增长超出了多数人预期,比美国还要高,而且通胀也维持在低水平,这样的态势能延续到2018年吗?

  因为外部需求增长,以及消费者支出和商业信心的恢复,高盛觉得明年的经济增速还能有2.3%,通胀在1.5%,低于欧央行2%的目标。失业率还将继续回落,工资水平温和增长,而且和美、英不一样,欧元区因为基础薄弱,增长潜力会更大。

  2) 在10月份,欧央行下调了资产购买的力度,不过还是继续了量化宽松,会否到18年9月底彻底退出QE?欧央行何时会上调利率?

  觉得QE会持续到2018年底,而考虑到现在远低于通胀目标的实际通胀率,市场觉得2019年春季会迎来首次加息,而高盛把欧央行想得更为鸽派,觉得要到19年下半年才会开始首次加息,而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欧洲的平衡利率将低于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3) 在目前低利率、经济稳步增长和(96.6, 0.10, 0.10%)央行政策温和的环境下,资产价格的走势会怎样?

  毫无疑问,之前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欧元区的资产价格推上了一个台阶,而一旦退出QE,资产势必回调,不过目前看来,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而这似乎也是一年以后才开始需要担心的事情。

  4)2017年欧洲似乎政治风险很多,不过随着一波民粹主义的候选人被击败(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类似风险在降低。不过明年春天,意大利大选就要开始,而德国政府依然有不确定性,一个可能愈发弱势的德国政府,对欧元区的影响到底会怎样?

  事后诸葛亮,2017年欧洲的政治忧虑是被高估了,而目前各国的民粹主义政党大多已是主要反对党了,因而也不排除未来他们能够登上最高政治舞台。而就最近的意大利来看,大概率还是联合执政,和现在情况类似。而整个欧洲大陆来看,不会再回到2011年时的混乱局面,那时市场虽也有流动性,但只敢躲在类似意大利国债的资产里。

  而感谢德拉吉在12年夏天时著名的「whatever it takes」的发言以及随之而来的QE,大量的外部债务已经被欧央行买走,投资者终于不再因违约风险而过于焦虑。而德国将顶着国内选民的压力,继续被迫支持欧央行购买债务的举动。

  5) 英国脱欧能否顺利达成协议?英国的政治不确定性会否继续?

  最近英国和欧盟27国达成的临时协议,已经允许谈判继续下去,目前还有两个主要事项:一是在2019年3月,英国正式脱欧后,过渡期限的长短;二是未来新的、长期的,欧盟和英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因为英国已经答应,过渡期间,和欧盟所有的往来会遵循之前的法规,所以这就比较简单了,两年的过渡期限或许比较合理,而最终,英国和欧盟大概率还会形成一个自由贸易协议,但这和现在英国劳动力,完全不受限进入欧盟还会有蛮大的区别。

  今年西班牙的3.1%的预测经济增速,是欧盟主要国家里最快的,而明年预期也有2.5%,懒散的西班牙人,面对过高的失业率和低迷的经济也在追求改变,上个周末,首次国家德比照顾了亚洲的观众,居然在欧洲大陆时间下午一点开踢了。前恒大球员保利尼奥,替代了内马尔后,巴萨实力明显增强,客场大胜皇马。作为一个中国球迷,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周末。高盛预测西班牙19-21年的增速是2.2%,也略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目前出口已经占到GDP的三分之一了,而且西班牙在全球出口份额中的占比在过去6年当中增加了7%。而过去过渡发展的建筑板块,其规模也继续收敛。

  整个欧洲企业的盈利,也在稳步上扬,而从周期调整市盈率来看,目前正好在长期平均水平之下,也低于美股。(Shiller PE,是由耶鲁大学教授Robert Shiller提出的用过去十年的平均盈利来计算市盈率的方法。) 无论从3/6/12个月来看,高盛对于欧洲股市都是偏乐观,未来一年预期上涨12%,而业绩推动是上涨的主要原因。

  最近全球并购案例很多,波音和巴西航空工业(Embraer);比利时食品生产商Greenyard和全球最大的私人蔬果生产商都乐食品(Dole),双方合并后的收入将达到80亿欧元;华润收购英国的海上风场Dudgen Holding 30%的股权;休闲食品公司Snyder's-Lance同意金宝汤(Campbell Soup)对其进行收购,交易价值高达48.7亿美元,等等。如果不能形成垄断局面,多数并购,其实就是买方为中介机构谋福利了,同学、朋友间的友谊,往往比管理层对股东的代理责任更重要。曾经有个老同事,去了一家美国大型对冲基金的事件驱动型部门工作,因为工作需要,必须押注不少潜在并购可能的企业。不过对于多数投资者来说,因为资源的限制,可能还是专注于企业基本面的研究,遵循均值回归,更加轻松,也能挣大概率的钱,因为归根结底,绝大多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都是自己打造出来的,不是简单靠钱能买到的。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