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向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右)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左)頒發獎勵證書。
【香港商報网訊】中共中央、國務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張高麗、王滬寧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南京理工大學王澤山院士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侯雲德院士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
在評選出的271個項目中,由香港特別行政區科學家主持完成或參與完成的共有6項。
會前,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獲獎代表。新華社
權威獎勵 科技盛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全體獲獎人員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誠摯問候,向參與和支持中國科技事業的外國專家表示衷心感謝。
李克強指出,要面向建設科技強國,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促進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相結合,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面向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加快攻克關鍵共性技術,解決好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面向增進民生福祉,開展重大疾病防治、食品安全、污染治理等領域攻關,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速成長。
作為中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這場頒獎大會無疑是科技界的盛事。今年更有著不同尋常的時代意義——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後和中國科技獎勵制度進入「深改時間」後的首次國家科技獎勵大會。重大科技成果從零星到井噴,從量變到質變,人們看到,中國科技正站在飛躍發展的新起點。
80後少壯派仍在一線
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自1999年以來,29名傑出科學家摘取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今年已82歲的王澤山,笑稱自己是「80後科研少壯派」。60多年專注火炸藥研究的王澤山「用科學研究科學」,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做出超越國外水平的原創成果。近期他和團隊正在醞釀的一項研究,極有可能成為又一具有顛覆性意義的「黑科技」。
同為最高獎得主的侯雲德,與病毒「鬥」了一輩子。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年近90還在上班。
26年前,侯雲德開風氣之先當「創客」——在地下室裏建起中試生產線,創立中國第一家基因工程藥物公司。現如今,「雙創之花」已經開遍神州大地。
自然科學獎誕「雙黃」
時隔11年,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迎來「雙響」——唐本忠院士團隊「聚集誘導發光」和李家洋院士團隊「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雙雙折桂。
國家自然科學獎獎勵那些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領域,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個人。自1999年以來,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秉持「慎之又慎、寧缺毋濫」的高標準原則,曾9年空缺,距2006年產生兩個一等獎已有11年。
「值得關注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項目問世。獎項從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領域,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創新拔尖領域更加多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中國基礎研究不斷進步,局部已「領跑」全球。自然科學領域「賢必舉歐美」的時代開始「終結」。縱觀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獲獎項目,當中既有對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構件在加工技術與裝備上的突破和發明,也有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的研發及應用……在油氣開發、現代煤化工、深海探測、交通基礎設施等多個重要領域,中國通過自主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海洋強國建設,深化高鐵「走出去」戰略等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火藥王」王澤山
王澤山是中國火炸藥學科帶頭人,是發射裝藥理論體系的奠基人,被稱作「火藥王」。他更是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三冠王」,曾獲199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又先後於1996年、2016年在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上「梅開二度」。
遠射程與模塊發射裝藥是火炮實現「高效毀傷、精確打擊、快速反應、火力壓制」的關鍵技術,也是火炮系統現代化的重要發展方向。這一世界性難題,雖經多年研究,但至今國際上未能完全解決其中的核心問題。
彼時已到退休年齡的王澤山偏要啃下這塊「硬骨頭」。經過20多年的鑽研,他獨創補償裝藥理論和技術,通過實際驗證,中國火炮在應用該技術發明後,其射程能夠提高20%以上,彈道性能全面超過所有國家的同類火炮。
王澤山院士
至於為什麼選擇冷門專業,82歲的老院士講起了小時候的刻骨經歷。1935年,王澤山出生於吉林。小時候父親經常悄悄提醒他,「你是中國人,你的國家是中國。」「不做亡國奴,就必須有強大國防。」父親的話讓王澤山從小就暗下決心。1954年的夏天,王澤山以第一志願報考了哈軍工,並成為班上唯一一名自願學習火炸藥的學生。64年時光飛逝,從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王澤山強軍報國的初心始終沒變。
在同事和家人眼中,王澤山是一個科研重度「成癮者」。「如果他的大腦不想問題,一會兒就會渾身不舒服,就像犯了煙癮。」王澤山的學生、原南京理工大學校長徐復銘教授這樣形容老師,王院士生活中因為想問題而經常走神,有時到一個地方辦事,從前門進來又從後門出去了。
執著科研60餘年,不搞科研就會「犯癮」;立志復興中國火炸藥,80多歲的他仍奮戰在科研一線,一年一半時間在出差;外出度假,他會和老伴「約法兩章」:「你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間工作」……這就是獲得201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
病毒鬥士侯雲德
與病毒「鬥」了一輩子的防疫英雄侯雲德,昨日在人民大會堂站上了中國科學技術最高領獎台。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年近90還在上班。
侯雲德是中國分子病毒學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現代傳染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主要奠基人。直至今日,他仍擔負「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一職。
在侯雲德主導下,中國已建立「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的綜合防控網絡體系」,實現了72小時內鑒定152種已知病毒、147種已知細菌以及新病原檢測確認和篩查。
對這些「病毒魔鬼」,侯雲德不僅從未懼怕,更想著「改造它們」。1982年,他首次克隆出人α1b型干擾素基因,繼而獨創出國家I類新藥產品重組α1b型干擾素。這是中國首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對乙型肝炎、毛細胞性白血病、慢性宮頸炎等具有明顯療效。
「侯先生總說『病毒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北京三元基因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永慶見證了侯老主導基因工程新藥產業化的過程。在侯老擔任中國863生物技術領域首席科學家期間,國內有18種基因工程藥物上市,生物技術產品銷售額增加百倍。
侯雲德院士
程永慶以重組α1b型干擾素舉例說,進口產品一支約300元,一個療程下來至少要兩三萬元,目前國產的一支約30元,「侯老要求我們繼續研發,把每支降低到10元以內,讓更多人用得起」。
「干擾素α1b副作用低,不會引起高燒,我預計若干年後將在國際市場上取代國外同類產品。」侯雲德信心滿滿。戰略科學家的目光總是投向未來。他說,生物技術產業將像IT產業一樣,深刻改變人類生活。
2008年,79歲的侯雲德被任命為「愛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他領導全體專家組,頂層設計了中國降低「三病兩率」和應對重大突發疫情的傳染病預防控制的總體科技規劃。耄耋之年的侯雲德仍然矗立在「病毒地獄」大門前,守護著萬千黎民的安康。
271項目 9專家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71個項目和9名科技專家。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授予王澤山院士、侯雲德院士;
■國家自然科學獎35項:其中一等獎「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等2項、二等獎「華北克拉通破壞」等33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其中一等獎「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等4項、二等獎「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等6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0項:其中特等獎「特高壓士800kV直流輸電工程」等3項、一等獎「涪陵大型海相頁岩氣田高效勘探開發」等21項(含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多抗廣適高產穩產小麥新品種山農20及其選育技術」等146項;
■授予厄爾·沃德·普拉默教授等7名外籍科技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