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中歐中英合作为何看好

2018-02-06
来源:香港商报

  凌昆

  新年首月中國與歐洲的交往便進入高潮,先後有法英領導訪華,除了如常帶來龐大工商代表團和簽訂大額合作協議外,在當前國際形勢下還有重大的地緣戰略意義值得探討。

  歐英走近中國是必然

  英法均為中國在歐洲的重要經貿合作夥伴,而中國則為兩國在歐盟外的主要夥伴之一。雙邊合作不斷深化並向高科技產業、高端製造及專業服務等領域邁進。由於中國產業發展水平迅速提升,中國與英法的合作已從過往的高低檔次互補為主伸延至強強聯合模式。中法合作在核電、航空、水電及航天等高科領域已取得顯著成績,在生態及環保等領域亦開始着力,如中法在武漢便有合建生態城的大型項目。中英合作在科研及高端服務如醫衛文教金融等領域尤其突出,如武漢已成為中英教育合作的重地,兩國又將在青島合建生命科學創新產業園,和在雄安合建金融科技城。尤為值得注意者是倫敦金融城與中國的金融合作;倫敦已發展成為重要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而兩國正為啟動「滬倫通」作探討及準備。中英法三方合建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更是舉世注視的大項目。

  中英中法的經貿互利合作無疑是雙邊關係發展的壓艙石,但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也出現了推動合作的前所未有的地緣戰略動力。這來自幾點:一、中國的強勢崛起,不單在GDP總量上已坐定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發展水平追上先進也指日可待。二、歐洲每況愈下。經濟上復蘇力弱,失業持續高企。歐盟基礎更出現動搖,英國脫歐而歐洲大陸的反歐盟勢力膨脹。同時英國及歐洲多國國內政局不穩。英國便是明顯例子:出現了弱勢政府和首相在執政黨內弱勢的「雙弱」狀況,還有蘇格蘭的分離主義陰魂不散。歐盟龍頭的德國籌組新政府困難重重,令德國參與世界事務及引領歐洲的功能幾陷癱瘓。三、歐美在經濟及國際事務等多方面分歧日大,迫使歐洲要自尋出路,不再緊跟美國。英美間情況亦類似,即使兩國間有特殊關係亦無補於事。四、與歐洲鄰近的中東北非等地局勢日益混亂,並正通過各種渠道影響歐洲及英國,如難民問題至今未解,更成了英國脫歐及歐洲內部爭議的導火線,極端主義勢力便拿此大做文章,成為反歐盟的理據。

  在上述因素影響下,歐洲及英國與東方尤其中國走近已是必然及必要的選擇,由此希望可借力增強復蘇及發展動力,在紛亂的世局中打造新關係,並合力使之成為多變中的穩定器。隨着中國國際地位日高,英歐要處理國際事務(包括中東北非的)之時,都需要與中國協調立場及策略。

  英法響應「一帶一路」

  正是在這新形勢下,馬克龍積極回應「一帶一路」規劃,更提出建立歐洲通過俄國到東亞的貿易主幹道,而這也與俄國的推動歐亞一體化構思相近。由此將有望形成歐俄中的G3格局,但這樣將令歐洲與美國直接碰撞:現時美國視中俄為頭號敵人,並正啟動新冷戰。歐美注定要分道揚鑣,而G3的形成將有深遠地緣戰略意義;人類文明發展主動力源將回歸傳統的歐亞舊大陸,由新大陸(即美國)主導的短暫時期正走向終結,歷史進程又再迎來重大轉折點。

  文翠珊則指出2015年習近平訪英開啟了兩國關係的黃金時代,習近平積極回應指要建設黃金時代增強版。英國脫歐後有更大自由重塑對外關係,在英歐、英美關係遭遇困阻下更要強化對華合作,這尤其是維持倫敦國金中心地位的重要支柱。正是在此考慮下,英國於2016年頂住美國壓力,拉了大隊美國的歐亞盟友加入亞投行,氣得美國破口大罵。英國乃「一帶一路」的歐洲自然終端,不單經印度洋的海上絲路遠行至此,最近中歐鐵路列車也開到了英國。此外,按中國正在開拓經過北冰洋的「冰上絲路」看,英國反可成為到達歐洲的首處要地,有發展戰略的區位新優勢。

  兩大障礙須注意

  另方面,也要明白中歐中英關係發展不會一帆風順,有兩大障礙尤須注意。一是歐盟的保護主義傾向;既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又指責中國不開放市場,在英國離去後問題更大。二是政治雜音,基於意識形態及歐洲至上等情意結,英歐都有人喜歡對中國內政說三道四,如最近就香港的周庭被DQ事件所引發的。但總體來說,中歐中英關係可說是合作大於分歧,發展前景仍可審慎看好。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