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76

徐凱祥:創業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

2018-02-06
来源:香港商报

  徐凱祥

  【香港商报网讯】從徐凱祥的創業之路,仿佛能夠看到十年間大陸市場轉型發展的縮影。2006年到2008年,專注搜索引擎;2009年到2014年,創立職業社交網站;2015年至今,致力於智慧均能化,也就是現在的「投石私人智庫」。常規港式教育、密歇根大學本科學位、南加州大學MBA、紐約高盛投資銀行工作經歷,徐凱祥用自己略帶「洋味兒」的背景,以深圳為起點,走上了一條「尋根」的道路,也走上了一條自我探索的旅途。創業是他的哲學,也是他的修行。香港商報記者 王曉蕾

  尋找文化自豪感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徐凱祥更多接觸到的是濃厚的西方文化,雖然一直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很有興趣,但并沒有渠道學習和了解。「那時候的香港就是好多商人,全無理想,或者理想就是賺錢,偶像就是李嘉誠」。但在美國學習與工作期間,他得以接觸到很多旅美的中國精英,認識了一些擁有宏大理想和世界觀的「中國大咖」,也從中感受到曾經缺失的文化自豪與榮譽感。

  正因為此,徐凱祥開始認真學習國語。「要去看最優秀的人,以此為豪并向之學習」,因為很大程度上正是他們代表了中國的國力,定義了進步的速度與幅度,是他們拉動了社會經濟與人文的發展。也就是那個時候,徐凱祥確定了自己要在內地創業的理想。親歷「9.11事件」是徐凱祥另一個轉捩點。事件后華爾街的井然有序讓徐凱祥深刻明白,「人與人的差別在於內心的強大。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在南加州大學讀MBA的第二年暑假,徐凱祥赴北京、上海、重慶、江浙等地區考察。之所以最終選擇深圳,徐凱祥說原因很簡單,第一是深圳是由外來人口組成,包容性非常好;第二是兩地交流互動較多,自己的香港本土優勢和資源,能夠在基於深圳開拓內地事業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幫助。

  投石私人智庫沙龍現場

  受惠於政府扶持

  2006年,徐凱祥在深圳「無依無靠地開啟了創業之旅」。深圳的包容與開明,使他很快融入,政府的便捷和開明,也令到他屢屢受惠。例如2010年,徐凱祥的公司受到深圳外專局破格任命為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史上首個協辦大會的民營企業,他本人也於同年被官方推薦以「港青在內地創業典範」的身份擔任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火炬手。徐凱祥稱,內地政府的「大膽」支持,遠勝香港甚至是美國。

  趁著國家各行業逐步進入轉型升級期,2015年,徐凱祥與共事多年的創業夥伴們創立了「投石私人智庫」,專為民營企業家以及地方政府提供針對企業與產業創新的諮詢服務。與此同時,投石與多個福建的地方政府合作推出面向新生代企業家的教育服務,為國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具備營商能力、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的領軍人物。

  徐凱祥稱,目前,國家的商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改革,也正經歷著一次顛覆。國家的民營企業正在快速利用新技術和「中國模式」來開拓全球業務,許多外企反而在這一輪競爭中逐步喪失競爭力。投石相信國家的這些「商業力量」已然成為了商業變革的主導,所以我們會深入到每一個細分領域的「冠軍」的背后,輔助變革。

  如今,投石正全力以赴參與這場史無前例的商業革命,幫助國家的產業與民營企業樹立創新文化與核心競爭力。

  切勿做井底之蛙

  在投石私人智庫的企業家培育中,有一個環節是海外對標考察,即帶領企業家接觸日本、德國、以色列、美國等海外政產學園界的精英。2017年,投石帶領企業赴美國硅谷與以色列考察,期間最大的冲擊是海外創新的基因和元素,令人很大開眼界。但同時他們也發現,這些基因與元素正逐漸對中國市場產生興趣。

  特別是近幾年來,海外創業者和IP擁有者非常積極的尋求中國機會,甚至一些海外畢業生,也非常積極的尋找在中國的工作機會和商業機會。「總的來說,中國的機會真的很大」。這些文化與我們相差十萬八千里遠的外國人都在通過學習語言、尋求機會,希望能夠與中國經濟連線,徐凱祥稱,近在眼前的香港人,更應抓緊機會。

  「不要守著一畝三分地,不要做井底之蛙」,徐凱祥如是說,不能再以十年前的眼光看中國了。他希望能夠鼓勵香港的學生、年輕人通過不同渠道接觸內地各界精英人士,也希望香港政府、社團能夠多為香港學生提供內地實習的機會,給予他們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平台。

  個人簡介

  徐凱祥,深圳投石智庫董事長兼執行總裁。從美國密歇根大學畢業后加入了紐約高盛投資銀行負責風險管控系統的開發和項目管理工作,3年后重回校園并獲得南加州大學的MBA學位。回港后在北上廣深等多個城市做了深入調研,最終選定深圳作為個人創業的起點。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