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曾在他的视频节目里发表过一段关于吃的言论:一个国家的美食和这个地方的经济发达程度成反比。
走过了欧洲十几个国家之后,越发觉得矮大紧这句话总结的有道理,不说太复杂的,单是各国的国菜就能说明一些问题。
国菜虽然并不一定是本国最美味的食物,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水平。像英德这种硬线条的国家,国菜大都粗犷而不拘小节,不是油炸就是炖肉;反而是中欧和南欧这些经济稍弱的国家更会享受生活,食物的口味也更多样。
作为一个“走到哪吃到哪”的美食爱好者,一路吃过来在心目中不自觉的就给欧洲各国的国菜划了个非常主观的“红黑榜”。哪些别忘了打卡,哪些可以忽略,一起来看看吧。
* 口味有差异,参考需谨慎
黑榜
英格兰,炸鱼薯条
炸鱼薯条比什么都重要
跟很多人一样,说起国菜里的黑暗料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英国的炸鱼薯条。一块经过深油炸的鱼排搭配上薯条,就是英国人民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美食。
鱼薯之所以饱受非议,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味道,而是这种街头小吃实在单调乏味,即便再讲究也只能属于快餐之流。当然,英国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喊出“我们只吃鳕鱼做的炸鱼!”来表明自己在对待“国菜”的问题上是多么专业而有原则。
为了保护他们的国菜,英国人甚至拿出一种不惜“与世界为敌”的劲头儿。在2012年的一次调查投票中,炸鱼薯条打败了披头士乐队、下午茶、莎士比亚、白金汉宫和英国女王,成为英国人心目中最能代表英国的象征。
其实,炸鱼薯条的“上位”有着很深的历史原因。虽然身为岛国,但18世纪以前非沿海地区的英国百姓很难吃到新鲜的鱼类,不少人把炸鱼排当成好东西;再加上英国本土高产的土豆曾在二战中成为英国人的救命菜,炸鱼和薯条这对经历过工业革命和二战的“难兄难弟”,能获得今天的“身份”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格兰,哈吉斯
炒肝儿和卤煮都被你打败了
虽然苏格兰和英格兰总要划清界限,但是在对待“国菜”的问题上,它们还是一同站进了黑暗料理的阵营。
相比炸鱼薯条受到的“快餐”质疑,苏格兰的“哈吉斯”在做法上就复杂多了:先将羊胃掏空,然后将用燕麦、洋葱、羊肝脏、羊油和香料做成的混合物塞进羊的胃里做成袋状,扎紧以后再进行长时间的炖煮。
讲真,对于我这个吃惯了炒肝儿和卤煮的老北京来说,驾驭哈吉斯仍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燕麦粘着羊油脂在嘴里糊成一团,不管怎么努力咀嚼还是下咽困难,真让人怀疑粗犷的苏格兰体格是不是连喉咙也比我们大一号。
对了,哈吉斯的正确搭配指南是和“国酒”一起吃,这时候或许一口苏格兰威士忌才能解救深陷哈吉斯的你。
捷克,烤猪膝
最“难吃”的国菜
如果说英国鱼薯上榜毫无悬念,那捷克的烤猪膝简直就是意外的暴击。
高大的捷克人跟邻居德国人一样热爱肉食,只不过和德国香肠比起来,捷克的国菜烤猪膝想要吃到嘴里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捷克的猪膝个头不小,我吃的那家餐馆最小的一只是3斤。上桌的那一刹那我就被国菜的气势镇住了:肘子烤的泛着油光,刀叉像左右护卫一样深深的插在两侧,光是把它们拔下来就费了好一番功夫。
然而,拔刀叉只是第一关,如何切动一个三斤的烤猪膝才是世纪性难题。猪皮烤得非常有韧劲,又硬又厚,即便用带着锯齿的刀子切割也纹丝不动。无助的我只能求助后厨,让厨师拆开切成小块。
捷克的国菜不是最“难吃”,但却是最“难吃”到嘴里的。
奥地利,维也纳炸肉排
最被发扬光大的国菜
到维也纳的那天正好赶上我的生日,盘算了半天吃什么为自己庆生,最后还是毫无悬念的选择了奥地利的国菜,维也纳炸肉排。
正宗的维也纳炸肉排用的是小牛肉,裹上面包屑和蛋液,捶捶打打一通之后让肉质变得松软,吃的时候挤上柠檬汁再来点小配菜,对于本来就不是很喜欢炸物的我来说乏善可陈。
本来打算去当地一家叫做Figlmüller的百年老店,结果因为爆满只能作罢,最后吃的是经过改良的炸猪排。然而我忘了在欧洲吃猪肉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为了减轻动物的痛苦,欧洲很多国家杀猪不放血,猪肉永远带着一股腥臊味,这顿生日大餐也因此以失败告终。
奥地利的炸肉排可能是国菜里最被发扬光大的一款,其实它离我们并不遥远。1843年上海开埠后,西餐盛行,“维也纳炸猪排”赫然在列,老上海著名的德大西餐社就曾供应过这道菜。今日的炸猪排蘸辣酱油甚至成了上海妈妈们的家常菜。
红榜
波兰,bigos
在波兰遇见“东北乱炖”
去波兰之前,我对波兰菜什么样完全没概念。心想离德国和捷克这么近,想必也是个无肉不欢的国度吧。
我只猜对了一半,传统的波兰菜确实有很多肉食:炖肉、肘子、香肠;但作为中欧国家的一分子,波兰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酸菜。在波兰有句俗语:两个波兰人就有三种酸菜配方。波兰家家都有自己烹饪酸菜的方式。当炖肉遇到酸菜,就成全了波兰的国菜“Bigos”。
“Bigos”在波兰语中有“混乱”之意,除了炖肉和酸菜,“Bigos”里面还有蘑菇、洋葱和腌菜丝,而且要弄的越烂越好吃,俨然是是波兰式的东北乱炖。
经历了令人崩溃的捷克烤猪肘,在波兰吃到“乱炖”的我别提多开心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波兰不吃米饭,这道“波兰乱炖”只能就着面包吃了。
意大利,玛格丽特披萨
国菜里的“灰姑娘”
如果要评选出欧洲最好吃的国家,法国和意大利大概要占据半壁江山。不同的是,比起法国人讲究的仪式感,意大利对美食的态度要自由开放得多:法国国菜鹅肝酱放到世界范围来看都属于高端食材,而意大利的披萨则重新定义了“速食”与“美味”之间的关系。
在五花八门的披萨中,“玛格丽特披萨”最有代表性。原本这是一款用料非常简单的平民披萨,只有罗勒、奶酪和番茄,但它平凡的美味却受到了意大利第二任国王的妻子,玛格丽特王后的青睐,最终以她本人的名字命名了这款披萨;加之三种食材与意大利国旗的颜色不谋而合,于是玛格丽特披萨就像灰姑娘一般,从“平民”一跃成为了意大利披萨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关于意大利披萨的更多故事,戳这里)
匈牙利,土豆牛肉汤( Goulash)
最物超所值的国菜
去匈牙利之前,刚从布达佩斯回来的小伙伴千叮万嘱:“记得一定要喝那个土豆炖牛肉汤啊!”虽然早在心里做好了“Goulash”有多么美味的心理准备,第一口喝到时还是让人惊喜了好一阵子。
欧洲有很多“国菜”都起源于平民阶级,或许只有真正被百姓接受并喜爱的食物才能真正代表这个国家,匈牙利的“Goulash”也不例外。“炖”在以前被认为是一种很粗犷的烹饪方式,最早和蒙古游牧民族相关,贵族阶层根本不接受这种做法。直到19世纪匈牙利贵胄的餐桌上才出现了“Goulash”的身影。
跟中国的土豆炖牛肉不同,匈牙利的土豆牛肉汤以诱人的色泽著称,最上面漂着一层红油,喝起来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但是并不怎么辣,这还要归功于本地特产的红辣椒粉Paprika。
除了土豆和牛肉,汤里还有面疙瘩,一道汤就管饱,再加上匈牙利低廉的物价,这真是欧洲最物超所值的“国菜”了。
葡萄牙,布拉丝式鳕鱼
大洋彼岸的“中国味”
在旅途中总能听见这样的豪言:这个地方我肯定还会再来的!
事实上,在英国游学的那一年半,让我两度踏入的国家只有葡萄牙,那儿的盐鳕鱼实在是太好吃了。
盐鳕鱼在葡语中的发音类似“巴卡腰” (Bacalhau),是位居葡萄牙No.1的国民食材。像大多数腌渍食物一样,500年前诞生于葡萄牙海岸的盐鳕鱼是为了保存其肉质,后来慢慢成为葡萄牙国内最受欢迎的食材,也出口到挪威、冰岛等寒冷地带。
据说葡国有365种盐鳕鱼的做法,每天都能做到不重样。其中一种“布拉丝式鳕鱼”是葡萄牙的国菜,也是圣诞菜肴。鳕鱼和土豆,鸡蛋,橄榄油同炒,出盘后再装饰橄榄和欧芹碎。这道菜听上去很简单,但“炒制”的手法特别接近于中式烹饪,完美的契合了中国胃的需要。
在欧洲众多“国菜”中,最让我留恋的就是葡萄牙的“布拉丝式鳕鱼”了。
文| 西夏
图片| 西夏,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