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卒 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随着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加税,"贸易战"的字眼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了一股奇怪的味道,恐惧,夹杂着悲愤,还有一丝"阿庆嫂和沙老太婆打起来了"、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期盼。然而事实上,对于中国,特朗普政府扔出的算不上什么大杀伤力武器,而更像个很响的炮仗。
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2017年,美国占中国出口的19%,中国贸易顺差的65%都来自对美贸易,美方任何限制中国对美出口的政策都是不利的。但细看一下,中国对美钢铁出口并没有那么重要。按照美国政府统计,中国出口美国的钢铁、钢铁制品和铝加起来也仅约占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约1%,三者在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中的排名仅分别为第30、41和57位。(详见附表)
特朗普在选举中做过消除美国贸易赤字的承诺。但无论是限制钢铁进口还是限制与中国贸易都帮不了他这个忙。美国在过去几年,贸易赤字连续攀升。然而中国在美国整个贸易赤字中的份额却下降了,从2013年的占比8.95%降到2017年的6.33%。即使与中国贸易赤字消除了,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的大头还在。
这些都是美国政府的统计数据,特朗普总统,至少他的财长和重要幕僚不可能不知道。为何还要拿钢铁说事?不能排除鹰派不愿看到美国失去钢铁制造能力,有战略上的恐惧和打压中国的需要,但更重要的可能是钢铁的戏剧效果。试想,日后在一群钢铁工人的簇拥下,以钢铁厂高炉为背景,特朗普总统发表为美国工人谋福利、让美国再伟大的演讲,那会赢得多少掌声和选票啊!我们不应忘记特朗普总统的老本行:真人秀主角。他需要不断的喝彩声!
和其他向美国出口钢铁和铝的经济体相比,尽管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钢铁绝对量名列前茅,但对本国经济的重要性远不是最高的,也就是说中国受到的影响远低于美国的其他贸易伙伴,如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即使有贸易战,炮口也不只对着中国,伤亡最重的也不是中国,中国最多算受害者之一。假如有贸易战,也是特朗普向全世界宣战,中国没有理由把它当成中美贸易战来打,冲在前头。
避免中美贸易战的最好保障,不是良好愿望或苦口婆心,而是反制手段。假如有贸易战,中国不会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中国从美国进口产品的第一位是飞机,第二位是大豆,二者中国都可转向他国购买,而且国内需求有弹性。很难想象美国总统或议员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经济和政治成本。即使美国全面技术封锁,中国的发展也只会短期慢几拍而已,而不会因此脱轨。中国已经积累的技术设备和人才,世界科技信息的交流,都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可能把被送回物资人才极度匮乏的六十年代,孤立在世界之外。况且,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已经远远低于十年前,中国GDP中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比重只有2.5%左右。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不容回避的事实。根据中国官方统计,2017年,中国每向美国出口一百美元,只从美国进口四十美元。(当然这里首先有一个早已受到质疑的国际贸易统计方法问题。一些中国出口产品中的"中国成分"是很低的,比如在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中名列榜首的手机,其中大部分原件都是进口的,但在出口手机时统统算成中国的出口额,这夸大了贸易不平衡。)但限制中国的出口,并不能解决美国的贸易赤字问题。美国曾经限制从中国进口轮胎,但这并没有帮到美国企业,只是帮到了一些中国的竞争者,那些国家对美国的轮胎出口增加了。更有效的解决途径可以是鼓励中国从美国进口。比如,如果美国放宽对中国的高科技服务和设备出口,中美贸易就会更趋于平衡。
中美贸易,给彼此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这一基本事实不会因局部的利益冲突或美国政府政策一时的改变而改变。譬如,中国长年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不得不长期购买美国国债。在对中国贸易赤字的背面,美国却是获取稳定和廉价资本的赢家。但中美双方总有一批人哗众取宠,言必称你死我活之阴谋,恨不能把任何利益诉求都上升为 "贸易战",唯恐不战,一战方休,甚至煽动大众的情绪来裹挟政府政策。处理大国间的经济关系需要理性,千万不必情绪化或把问题戏剧化、极端化。要据理力争,有礼有节。既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应理解对方的诉求。政策的制定应以事实为依据,而不应当受无知舆论的影响。
天天如胶似漆,也难保不反目为仇;天天吵吵闹闹,却也能白头到老。对中美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早有论断,"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不能因为锅盖碰了碗勺,日子就不过了,是吧?
附表:中美贸易最大产品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