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訊】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昨天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新時代的中國」。與會專家學者對中國經濟近年來逐漸由粗放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表示肯定,並就中國經濟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不以GDP論英雄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會上表示,「要堅持質量高、效率優先的原則,不再以GDP論英雄,不過於在意短期經濟增長速度的起伏。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增強供給體系的彈性,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要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一種產業體系。」
他指出,中國過去的高速度是大規模、高強度的投資,是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是低成本、低價值的出口拉動的,現在這種需求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他還認為,「過去的高速度是以高負債、高槓桿以及經濟的金融化,經濟的房地產化來支持的,現在金融風險點越積越多,擊鼓傳花已經傳不下去了。總之,高速增長的需求條件、需要基礎和供給的條件已經改變,再盲目的追求高速度,多增加的GDP可能比增加的風險還要大。」
楊偉民強調,所謂的高質量發展簡單說就是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從宏觀指標的方面來看,就是增長、就業、價格、國際收支等等比較均衡,不是那種高速度、高失業、高物價以及進出口長期大規模失衡的發展。從供給體系來看,就是產業體系、現代化、生產方式、平台化、網絡化、智能化、創新力、品牌力、影響力、核心的競爭力比較強。從經濟結構來看,就是農民、工業、服務業以及實體經濟與金融、實體經濟與房地產等等的比例協調。從空間布局來看,就是實現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均衡。從收入分配來看就是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各市場主體的分配比較合理。從要素效率來看就是資本的效率、勞動的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能源效率、環境效率都比較高。
鄉村振興應該分類施策
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三農」經濟的發展,對於城市經濟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長期以來,農村大量人、財流入城市,造成農村「失血貧血」,眼下要遏制這種現狀,要把更多資源要素投入到農村,健全保障機制,加快農村發展。
但韓俊也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鄉村分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有一些居住條件好、產業發展好的村莊會重振,另一些邊遠的、不便的村落會逐漸衰落,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實現鄉村振興不是讓每一個鄉村都去振興,應該分類施策。具體來說,對城郊型的鄉村要改造提升,建設現代化的新興社區。對宜業宜居的鄉村應激活產業,優化環境,提振人氣,增添活力,培養一批生態宜居的美麗村莊。與此同時,對一些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村莊,必須要堅持保護優先,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與保護自然統一起來,傳承一批歷史文化古村。而針對地處邊遠、環境惡劣的村莊,要做好留守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務,撤併衰退的村莊必須要循序漸進。
【觀點】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科技創新是新商業革命的強大引擎。未來中國將著眼新的市場需求繼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同時,要推進勞動力精準培訓、創新監管方式等,從而適應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發展的需要。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考慮中國的債務、槓桿問題,要考慮特殊的中國國情。中國的債務和槓桿率在可控制的範圍內,政府下決心處理這個問題,並且取得了成效。中國的主權資產總額達241.4萬億,足夠應付1.5次金融危機。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銀監保監合併不僅有利於加強對保險和銀行機構的監管,也有利於充分利用銀行和保險的資金來源進行更加合理的組合,為基礎建設的融資提供資金來源。這樣的組合,可以為「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提供更加優化、長期、穩定的來源。中國還會促進內外資銀行合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國務院參事、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國務院正在制定中長期健康發展的調控手段,以解一線城市中出現的「緊平衡」現象。一線城市房地產特殊的脆弱性主要是由於中國的城鎮化進入一個拐點,比經濟學家預測的要早得多;同時,居民資產中最大的佔比為房產資產,如果房價大幅下降會成為問題;金融風險主要存在幾個一線城市,風險一旦出現就會全國蔓延;此外,拿房地產提振經濟成習慣會造成空房、空城。金融衍生產品也容易造成金融市場不穩定,炒房的比例也還是非常高,特別是一線城市。
改革開放將與世界共贏
針對近期全球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昨天的會議上再次表明中國立場,中國將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為推動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並在此過程中與世界實現互動共贏。
王一鳴表示,經過多年調整,中國經濟發生了多方面積極變化。「這些積極變化,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造了條件。」王一鳴指出,轉向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在開放條件下推進的新一輪經濟轉型,這不僅將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增長可持續性,還將為全球企業創造新機會,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
具體而言,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居民消費潛力釋放和消費升級,將為全球提供巨大市場需求。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成長性最強的市場,從「世界工廠」向「世界市場」轉變。與此同時,中國生產效率持續改善,將帶動全球生產率提升;防範化解風險能力增強,對穩定全球經濟將發揮重要作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將成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
「我們清醒認識到,轉向高質量發展並非易事,將會面臨以往未曾遇到的挑戰。」王一鳴表示,為此中國必須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市場和體制環境,特別是要嚴格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激發企業家精神,鼓勵市場競爭,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