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看到一則有關人臉識別的報道——張學友在江西南昌舉辦演唱會,當中一名歌迷竟是通緝犯,結果他入場不久便遭警方帶走,靠的是有人臉識別能力的「天眼」系統。
事實上,人臉識別技術在中國內地已經廣泛運用,例如中國科學院有份參與研發的「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早前已經通過驗收,並在全國62座機場、557條通道進行了示範推廣應用。除了人臉辨識的應用之外,中科院也在開發「無紙通關」,旅客未來可以不用登機牌也可登機。
透過使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人臉辨識系統已經能夠從大量抽象的樣本中作出正確判斷。比如,只要提供足夠數量的人臉圖像,並且提供對應的每一張人臉的姓名、性別和年齡,機器就會自己慢慢進行學習,進而慢慢提升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海量的數據中理解概念,做判斷、推測,最終作出很好的決策。
技術已有廣泛應用
而在深度學習之前,人類識別的能力大約是95%,機器則只有75%。如今,因為深度學習,機器的識別能力已經超過了人類,這就使得機器可以有更多應用,比方說在邊防、安保領域等等,機器都可做得比人更好。因此人臉識別的商業價值極大,不容投資者忽視。
英國格林多大學財務學首席講師
財務學學部主任 梁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