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共享荣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港澳媒体联合自驾采访走进天籁秘境丙中洛

2018-04-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港澳媒体自驾采访团队到达丙中洛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小美静 通讯员王鋮 贾雯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成长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民族复兴迎来新光明新前景。为贯彻十九大精神,让港澳同胞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共享祖国繁荣富强荣光,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港澳节目中心举行“共享荣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香港澳门媒体联合自驾采访活动,自驾首站到达彩云之南云南,走进天籁秘境丙中洛,探访遗世之地独龙江乡的纹脸人。
 
  三千五百公里行程 用车轮丈量滇西壮丽秀美
 
  此次自驾采访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港澳节目中心《车行天下》栏目组主办、蚂蚁自驾游俱乐部和大疆创新协办,访问团成员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大公报、文汇报、香港商报、新华社澳门分社、澳门日报、澳广视、澳门电台,以及内地和港澳听众近二十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副主任诸雄潮率领下,分乘七部越野车,从云南大理出发,沿滇西京藏线,一路朝北,途径六库镇、福贡县、丙中洛怒江流域与横断山脉,再沿丽江行驶至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感受奔子栏藏族文化融合大发展,用车轮丈量云南边境的壮丽秀美、用摄像机和录音笔记录祖国大好河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港澳媒体自驾采访团,自驾沿途实地探访了中滇边境多民族文化共融合大发展,以及该地区改革开放进程和精准扶贫的情况。自驾采访不仅是在秀美与明媚中驰骋,还有意想不到的艰辛与磨难,联合自驾采访团整个采访行程从十一日至二十日,共十天,行程横跨整个云南山区,估算已超过三千五百公里。云南地况极其复杂,山区的省道没有护栏,下面就是几千米深的悬崖绝壁,自驾采访团队一路遭遇各种泥石流和山体滑坡,有惊无险;翻山越岭,沿着改造中的二一九国道线怒江两岸而行,先后两次翻越高黎贡山和玉龙雪山,艰辛的自驾过程带给同行记者们前所未有的采访体验,历经从未到过的土地,同行的蚂蚁自驾俱乐部车友说:“走一回川藏线,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年;走一回丙察察线这个牛逼我可以吹一辈子。”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或许走过丙察察线,对生活不会有些什么样的改变,但回忆起这段自驾旅程会让你时刻穿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车行其中,如踯躅于巨大的岩石隙缝,风云不测,令人骤然生畏。
 
  天籁秘境 人神共居之地—丙中洛
 
  “在云南修公路太难了,脱贫攻坚工序漫长,地质条件太艰苦。” 随行自驾的友人这样感慨,“自驾采访团是一个团队,只有大家齐心协力,乐善好施,才能把整个行程完成。”大为在手台里时刻鼓舞着大家。4月13日,我们跟随蚂蚁自驾从高黎贡山沿怒江北上,怒江公路一直穿梭在云里雾里,越接近丙中洛,公路便越细越窄越多急转弯,连续拐弯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远望,公路像一条细蛇悬挂在山壁上,一面是峭壁,临江,无任何遮挡,无声的急流怒江深陷谷底,青蓝的明艳水色却又让人如坠梦里。两岸对峙的大山向天际拔升,渐入云雾,无论怎样的角度仰视都因山势太陡难望其顶,就这样颠簸盘旋进入怒江大峡谷最险峻壮丽的腹地,我们连续行驶18个小时,路程300公里,于凌晨12点终于抵达人神共居之地—丙中洛。
 
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距州政府所在地六库329公里,距贡山县城43公里。全乡国土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从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去过怒江的人知道,怒江偏远 ,怒江的路难走。然而,不管是到过或是没到过丙中洛的人,只要喜爱旅行,总会知道它—与世隔绝的天籁秘境丙中洛,这个古朴山村被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夹峙,远近相伴的是怒江第一湾、桃花岛、雾里村、那恰洛峡谷、秋那桶等美景,相比已改名“香格里拉”的中甸县,我们觉得怒江大峡谷中的精华丙中洛更符合“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的称号。
 
  丙中洛人深信,脚下这片土地就是天赐的福地,人与神共居的天堂,并因此备感幸福。从丙中洛往下,怒江彼岸,静卧着一处三面环水风光旖旎的坝子,它背倚雄壮的滇西雪山,名字却江南般温柔翩翩,这块平地坝子就是桃花岛,年年荞麦抽绿时,在山间,在水岸,在斜斜木屋傍,桃花绽放,搭配着深浅不一的绿田地,美如油画。
 
新郎新娘各着一身藏袍介绍港澳记者采访
 
  4月14日,丙中洛依稀下着小雨,空气清新的像是被洗过了一般,我们的采访正巧碰上了当地的一场热闹的多民族结合的婚礼,进门都是客人,都要喝上一杯亲切的青稞酒。新郎名叫张正军,母亲是怒族、父亲是藏族,新娘名叫欧林花,是傈僳族人,婚礼沿袭男方父辈实行的是藏式婚礼,新郎新娘各着一身藏袍迎接着参加婚宴的客人,小两口朴实略带羞涩,幸福的给我们介绍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憧憬,在采访中,我们看到,新人都在二十岁出头,新娘肤如凝脂,亭亭玉立,而新郎则温文尔雅,一表人才,云南少数民族间的多民族间结合经过多年的混血演变,都集结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非凡气质。
 
  探访遗世之地独龙江乡的纹脸人 肯国芳
 
  滇西边境山区是我国目前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少数民族聚集区和边境地区。这里少数民族众多,56个民族中有26个民族生活于此,民族文化多彩纷呈,历史悠久,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很多特有的文化面临失传。
 
  自驾采访第五天,4月15日,我们伴随车轮的脚步来到了遗世之地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独龙族。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唯一聚集的地方,是中国独龙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区(已于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独龙族妇女以往有纹面的习俗,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族徽标志的民族。纹面,独龙语称之为“巴克图”,是独龙族人民古老民俗的一种遗存。 独龙族纹面的习俗当起源于一种古老的信念,纹面限于妇女,俗称“画脸”。《新唐书》称“文面濮”,《南诏野史》称“绣面部落”,可见独龙族纹面由来已久。纹面是一件极痛苦的事,一般是用一根荆棘刺出图案,用西南桦制成的染料着色。脸上血管、神经丰富,要红肿、剧痛3-5天,所纹图案终生不退。目前纹面女仅剩约20位左右,且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最大的104岁,被称为最后的纹面女。历经7小时的不懈努力,记者终于把91岁的纹面女肯国芳请下了山。
 
港澳记者采访最后的独龙族纹面女肯国芳
 
  肯国芳今年已经92岁,身高约一米五,瘦小却有精神,看得出年轻时是长得眉清目秀。肯国芳在这里出生,这一生最远只去过贡山县,从她的流星大步可见其身体还硬朗,因为不会汉语,采访全程由她的小孙女帮助翻译。据她描述:“7岁的时候我的父母把这些符号纹在脸上,她们当时是用一种锐利带刺的植物刺在脸上,钻心的疼。因为母亲她们也会纹,所以不敢抗拒,纹脸之后脸肿了一个月,才慢慢消下去。”由此可说明纹脸并不是传说中的成人礼。我仔细观察,她的纹脸图案清晰,嘴唇下部的竖形纹较长,像是花边,眉心之间高高的鼻梁中的图案较密,如同一簇火焰。
 
  “脸上的图案以前都会纹,但只会给女的脸上纹,男的不会纹。”至于为什么会在脸上纹图案,我们得到一种说法:解放前,傈僳族的人会来独龙族抢女孩,父母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于是给她们在脸上纹上了图案,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义。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纹身的习俗比较常见,但纹脸却极其罕见。在文献记载中,也能找到古代怒江流域的怒族等出现过纹脸人,在文革期间,纹脸的习俗已摒弃。如今在中国还可以看到的纹脸人,只能是在独龙江乡的独龙族,据当地政府表示,独龙族纹脸老人目前健在的已不到二十个。
 
  肯国芳告诉我们,她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年纪大了,现在家里没有什么需要她做的事情,平时也是帮忙带带孩子,除此之外,政府每年都扶持纹面女一定的补助。肯国芳说:“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很多记者来这里和我们聊天,聊我们生活上的改变。”看得出,独龙江乡独龙族人民现在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92岁的老人在镜头面前表现的落落大方,见多世面的她,脸上充满阳光、慈祥,采访中,她脸上一直绽放的笑容如同冬春的太阳,让我们感到温暖。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