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奔子栏锅庄舞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8-04-27
来源:香港商报网

  奔子栏锅庄欢迎港澳媒体记者仪式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小美静 通讯员王鋮报道: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已成长为“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民族复兴迎来新光明新前景。为贯彻十九大精神,让港澳同胞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共享祖国繁荣富强荣光,共担民族复兴历史责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港澳节目中心举行“共享荣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香港澳门媒体联合自驾采访活动,自驾首站来到彩云之南云南,4月18日,自驾采访团到达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奔子栏锅庄。

  改革大发展 民族文化活力加速绽放

  云南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16个跨境民族、15个特有民族、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近几年来全面贯彻中央统一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努力建成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立足地方特色,促改革、扩开放、闯新路,充分发挥改革的引擎作用,利用区位优势盘活沿边开放,推动多民族和谐发展,让改革开放的红利为云南各族人民带来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改革和各种中央扶持政策,云南的民族文化活力正加速绽放。除此之外,云南还先后开发了一批以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节庆、民族餐饮、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特色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了以丽江古城、香格里拉、迪庆奔子栏锅庄等为代表的民族旅游文化特色。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也明确要求通过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古滇旅游文化项目等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和150个民族特色旅游村,用民族文化来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用发展壮大的旅游产业来增加群众的就业收入,并带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藏族传统舞蹈奔子栏锅庄舞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旅游业已成为大理、丽江、迪庆等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势。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增强了各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增强了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奔子栏锅庄促云南民族文化大团结

  4月18日,自驾采访团到达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东南部的奔子栏锅庄。据德钦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领导介绍,奔子栏锅庄不仅是云南难得的自然景观,而且是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其次,奔子栏是云南省第二条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集合文化和经济的重要通道,还是历经察瓦龙察隅的必经之路。

  “你看表演锅庄舞的女子身上穿的演出服:金耳环、绿松石、银子、项链、挂坠等,加在一起最贵的要二十万呢!”锅庄舞导演对我们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港澳媒体自驾来到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时,奔子栏锅庄当地为我们举行了一场即盛大隆重又充满少数民族风俗的欢迎仪式。我们跟随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锅庄舞总导演一起欣赏了这场期盼已久,神秘的藏族传统舞蹈—奔子栏锅庄舞。

  记者在锅庄舞中看到,在这场2个小时的锅庄舞中,男男女女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也不分人数,身着华丽的藏族服饰,围成一个圆圈,跳着时而安静优美,时而热情奔放的锅庄舞,而舞场中间摆放着的鲜花和青稞酒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意义。

  “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让我们拥有如此幸福美好的心情欢歌载舞,聚会联欢!” 锅庄舞总导演还说,“锅庄舞流传在在整个藏民族之中,奔子栏锅庄舞在藏族民间歌舞中保留比较完整,具有突出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在迪庆州乃至其它藏区有较大的影响力。锅庄在藏民族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奔子栏老百姓世世代代都热爱着锅庄舞,并对后辈们一代代地灌输和传承下去。我们还得到政府的支持,经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民间艺人的培训, 目前锅庄舞已作为奔子栏中小学的课间操在中小学中铺开推广,传承方式新颖独特,效果十分明显。”

  香港商报记者小美静与锅庄舞蹈者此里拉姆合影

  锅庄舞结束后,记者采访了23岁女性舞蹈者此里拉姆,她去年刚从西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奔子栏,在县里考取了公务员在政府做审计工作。据此里拉姆回忆:“小时候,逢年过节或是有宾客到访,大人们总会围成一个圆圈跳锅庄舞,我从小对锅庄舞耳濡目染,没有特别的人教,成人时已经学会了整套舞蹈动作。”她告诉我们她身上这一套舞蹈服装加在一起共需要3万元,最贵重的是戴在胸前的金银饰品,整套衣服连头饰重量大概有20斤左右,整套衣服全部纯手工制作,庄重而华丽,一直被她用心呵护与珍藏着。

  美丽的沙坝 公主起舞的乐园

  奔子栏锅庄,藏语称“卓”,意为圆圈舞,是藏族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在西藏高僧萨加?索朗坚赞编著的《西藏王臣记》中记载了西藏第一座佛教寺庙桑耶寺举行落成庆典时“臣民们个个唱歌,欢跳卓舞,弹奏毕旺,毫不间断,天天如此。”由此证明,“卓”早在公元八世纪前就在民间流传。而又传说,公元641年,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进藏途经今奔子栏时,在这里逗留了数日,每晚与当地的百姓一起跳锅庄舞娱乐。事实上从这里进藏的是南昭公主“姜萨取追”,而不是文成公主,但却说明了奔子栏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跳“卓”的习俗。

  据港澳记者们采访了解,奔子栏在藏语中还有“金色的沙坝”的意思,是古代“茶马古道”一大商埠。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由滇西北进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奔子栏在金沙江上游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咽喉重镇,奔子栏有着辉煌的历史与繁荣,其历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时期,吐蕃大军曾在此驻扎又通过,进藏客商也必须要经此才能知道拉萨。在过去,这里以出色能干的“马脚子”(赶马人)而闻名。在长期的对外联系与交往中,这里的藏族文化呈现出了其独特的地域特点。值得一提的是,奔子栏手工制作的民族工艺品木碗、糌粑盒等因做工精美、结实而文明全藏区。

  导演还向港澳媒体介绍:“奔子栏”还意为美丽的沙坝, 也意为公主起舞的乐园。奔子栏锅庄舞庄重,稳健,豪放,曲调进行缓慢,节奏较自由,拖腔较长。一场完整的锅庄反映了一场相会的全过程,有迎宾、赞颂、相会、辞别、挽留、送宾等一套完整的程式,其中相会是锅庄的重要部分,用以表达宾主之间互相问候,叙述悲欢离合之情。锅庄的歌词,有一套比较严谨的排比和巧妙的比喻规律。唱词规律是唱天必唱日、月、星,唱人必唱帝、佛、智者,唱地方必唱北京、拉萨和家乡,这种固定格式在锅庄词中最为突出。锅庄舞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既有颂玛尼经、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又有颂扬英雄的歌舞,还有表现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自驾采访团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奔子栏锅庄人民合影

  奔子栏锅庄舞是一种群众性自娱性歌舞,无论男女老少均都喜欢,只要能走路的老人,只要会走路的小孩,都喜欢跳锅庄舞,当地居民认为,跳锅庄舞是祈求地气旺盛、世界和平、吉祥安康的一种最好的娱乐活动。近几年,奔子栏锅庄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999年10月底奔子栏锅庄舞作为具有典型藏区特色的藏族民间歌舞,应邀参加在日本举办的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分别在山梨县、青森县、东京庆应大学参加演出并参加了民间艺术研讨会,在艺术节表演中,奔子栏绚丽斑澜的服饰与异彩纷呈的歌舞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倍受观众欢迎,成为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最引人注目的参演节目。2000年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演出。2002年参加了由日本、中国、英国等国家在日本广岛举行的《关于藏族的工艺美术和民间文化及它的现在与将来》的国际艺术交流研讨会。 奔子栏锅庄曾先后到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演出,深受欢迎。

  “奔子栏锅庄舞的保护传承,应调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在学校教育中,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我们调动各方面的因素,把有利的非遗保护资源积累起来形成非遗保护传承的合力,让全社会肩负起歌舞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责任,提高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留住我们民族文化之根,才能继续保存民族久远的历史记忆,促进奔子栏锅庄舞的永续发展和传承。” 德钦县委统战部领导对港澳记者们说。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