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苗钟毓
滴滴正在经历创业以来的“至暗时刻”。
昨日,有媒体曝出,一位21岁的空姐在搭乘滴滴顺风车期间遇害,警方认为顺风车司机有重大作案嫌疑。
这名空姐于5月4日晚间从郑州航空港区搭乘滴滴顺风车赶往市内,至5月6日早间家人发现与其失去联系,随后警方证实该空姐已遇害。有媒体报道称郑州警方已锁定犯罪嫌疑人,正全力抓捕。且遇害空姐乘车不久曾微信和同事说司机有些变态,说她漂亮想亲她一口,同事就劝她快下车。
滴滴随后发布声明道歉,称对该空姐遇害一事感到万分悲痛和愧疚,并表示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将配合警方开展案件侦查工作。滴滴宣布将悬赏100万元寻找杀害改乘客的顺风车司机,并公布了该司机的姓名、身份证号和电话信息。
很难想象,这一事件将给遇害者的家庭带来多大的伤痛。在接受采访时,遇害者的父亲悲痛欲绝。任何安慰的言语都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得无力,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警方可以尽快抓住凶嫌,还遇害者和她的家庭一个公道。
而在事件之外,关于滴滴安全性的讨论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滴滴司机伤人事件并非孤例,4月29日,滴滴的投资人、疯蜜创始人张桓发文称被滴滴司机殴打,控诉滴滴出行平台司机管控不力,处理问题拖泥带水,遮遮掩掩想小事化了。他要求滴滴在微博公开道歉,并扬言卸载滴滴,贱卖自己所持有的滴滴股份。
尽管双方随后达成和解,但这一事件无疑为滴滴敲响了警钟。张桓认为,滴滴作为“一个国民级的应用,肯定要承担国民级的责任”。他希望滴滴能够做出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司乘用车安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而目前看来,滴滴或许还没有来得及做出改变,悲剧便已再次发生。
一些媒体指出,滴滴、美团这样的网约车平台,在招募司机的过程中存在疏漏,而顺风车的审核标准则要更加宽松。顺风车司机甚至不必是运营车辆的车主,只需要有3年以上的驾龄,一台价格6万以上、车龄8年以内的车即可。车主审核时效最快只需要48小时。
部分不靠谱的司机正在成为滴滴出行帝国最大的敌人之一,他们的威胁甚至超过了滴滴的直接竞争对手。普遍的怀疑情绪正在发酵,滴滴必须做出改变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
这一系列事件拷问的并不是滴滴的道歉态度,而是它的商业模式。正如部分网友所说——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什么。现在正是滴滴上市前最危险的时刻,如果处理不好这一事件,程维或许将面临和卡兰尼克一样的窘境。
滴滴应该怎样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滴滴这样的服务平台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又或者,共享经济是否可以作为平台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这一系列事件又将给滴滴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