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張建宗:向上流動實踐理想有新機 大灣區是港青新跑道

2018-05-27
来源:香港商報

昨日,由「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主辦的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暨「大灣區研究發展基金」啟動儀式在港舉行。 記者 馮俊文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林駿強、何加祺報道:昨日,由「一國兩制」青年論壇主辦的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暨「大灣區研究發展基金」啟動儀式在港舉行。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致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協助本港青年,提供多元的發展機遇,希望他們向上流動。他指出,大灣區是青年人的新機會、新跑道、新選擇,政府會繼續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有更多便利。他又鼓勵年輕人多到大灣區不同地方走走,按自己的興趣和志願在不同領域發掘新機遇,貢獻國家和香港。

  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暨「大灣區研究發展基金」啟動儀式昨日下午在灣仔舉行,邀請了政務司司長張建宗、中聯辦副主任陳冬、國務院港澳辦交流司副司長陸海生、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等擔任主禮嘉賓。

  港青面對新機會新跑道新選擇

  張建宗致辭時表示,青年是香港的未來,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為香港青年拓展多元發展機遇,協助他們向上流動、實踐理想,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香港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正可為青年人提供新的機會、新的跑道、新的選擇。

  他又指,香港通過與內地互利共贏的發展策略,應以內地為腹地,利用內地的豐富資源,促進香港的發展;另一方面,又可利用香港的優勢,協助內地進一步開放、開拓新的產業和提升專業水平,大灣區發展正是以此概念為導向。

  至於產業方面,張建宗說,大灣區內既有香港這個國際金融商貿中心及國家最開放及富動感的亞洲大都會,亦有匯聚了多個國內龍頭創科企業的深圳,背後更有廣州以至整個廣東省內正向先進製造業轉型的生產基地,互補性強,未來發展的潛力實在不容忽視。

  港府與企業合推暑期實習計劃

  張建宗又提到,特區政府致力為香港青年人提供到內地交流、實習及工作的機會,創造條件讓年輕人有機會到外面「闖一闖」,包括「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臥龍自然保護區青年實習計劃」、「北京故宮博物院青年實習計劃」和「中國科學院青年實習計劃」等,能讓年輕人將有更多機會與內地的年輕人交流,認識國家當前的經濟、社會及文化面貌。

  他續指,特區政府亦將於今年暑假與多間大型企業合作推出「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先導計劃」,職位覆蓋金融服務、地產、建築和公用事業等多個行業,同學們亦有機會獲派駐大灣區城市進行實習,加深他們對國家不同層面發展的認識,規劃未來職業生涯。

  大灣區建設助港產業多元化

  張建宗表示,大灣區其中一大重點工作是粵港澳攜手共同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特區政府亦已預留200億元用作落馬洲河套地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階段發展,包括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及早期營運等,以早日貫通創科產業的上中下游。

  張建宗說,國家即將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勾劃出藍圖,大灣區建設亦將為香港推動產業多元化創造有利條件,政府亦會爭取為港人在大灣區更多便利,為香港的青年帶來新機遇、新選擇。他說,相信香港的青年如果能夠多加了解大灣區,定必能感受到當中帶來的便利與機遇。「耳聞不如目見」,張建宗鼓勵年輕人多到大灣區不同地方走走,按自己的興趣和志願,在不同領域發掘新機遇,拓展自身事業的同時,貢獻國家和香港。

  港區人代下月考察大灣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譚志源昨日在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上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四大優勢,分別是政策優勢、先發優勢、「一國兩制」優勢以及區域優勢。他還透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下月將組成大灣區考察團,到訪大灣區4至5個城市。

  譚志源於會上作主題演講時說,中央會為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進一步拆牆鬆綁,令大家有更多的機遇;他認為中央重視香港各方面的意見,個人對此亦有很大的期望。

  譚志源今年3月出席全國兩會,對於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印象深刻。他稱習主席提到「要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及愛國精神,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這指明了香港未來發展的方向,強調了中央治港的大原則及目標:「中央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他認為這必然包括建設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有四大優勢

  譚志源分析道,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四大優勢。第一,政策優勢。粵港澳大灣區不止是區域合作、傳統粵港合作的層面,而是「頂層設計、國家層面的規劃,戰略層面的重大措施」,他形容這是國家總體戰略部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先發優勢。廣東省在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經濟已有長足的進步;而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更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地區之一。粵港之間早已有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香港獨特的優勢亦可在大灣區發揮作用。

  第三,「一國兩制」優勢。香港具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而且香港高度開放,一直都是投資者的落腳點;香港的資金、信息自由流通,亦實行普通法,廉政建設及治安良好。

  第四,區域優勢。粵港澳大灣區能構建以大灣區做龍頭,以珠江、西江經濟帶為腹地,帶動中南、西南地區的發展,輻射東南亞、南亞重要經濟的支撐帶,繼而帶動全國改革發展,服務「一帶一路」。

  譚志源同時點出,大灣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當中擁有兩大空間:廣闊的地理空間和事業發展的空間。他說,大灣區可以為香港提供市場、創業基地、生活地方、土地資源、工作機遇等。

  另外,譚志源於會場外透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將在下月組織考察團,到訪大灣區4至5個城市;期間,考察團既會與省市的領導層會面,也會參觀當地的投資項目,如科研基建設施、港珠澳大橋等。

  分享经验青年才俊看好內地機會

  在昨日舉行的香港青年內地發展研討會上,多位嘉賓分享在內地求學工作的經歷。有青年創業家表示,看好大灣區發展,亦有商界人士希望商會等持份者整合好資源,配合大灣區發展。此外,有在內地就讀的香港學生說,在內地讀書的相關經驗大大開拓了眼界,令他們認識到優秀的中國學生。

  青年要衝出「安全區」

  「錢方好近」移動支付平台創辦人李英豪,於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畢業,曾在恒生銀行、IBM等機構工作。他於2009年起,毅然到北京工作並走上創業之路;2011年,在北京成立「錢方好近」,成績斐然,曾被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選為「中國商業最具創意人物100」之一。他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認為年輕人可以在當中白手興家,創出一番事業。

  中國未來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至穎坦言,在內地工作的經驗十分寶貴;他認為內地的環境愈趨正面,在政策配套等方面有很大的進步,呼籲青年人要衝出「安全區」。他同樣看好大灣區的發展,並說現時內地電子商貿盛行,零售創新層出不窮。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潮州商會會長胡劍江認為,在大灣區的發展大勢下,最重要的是各商會及不同團體整合好不同資源,在政策、資金、人力資源方面做好配合。

  內地求學開拓視野

  出生於香港、在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畢業的蘇靖然,現時是北京大學研究生。她說自己在4年前中學畢業時,感到內地發展是未來的大趨勢,故決定到內地升學。不過,當時在香港較難找到內地升學的信息。她直言,後來在內地讀書時,其實很快能適應(環境)。她舉例,於內地生活前並不懂寫簡體字,惟之後很快便適應寫簡體字,不過閱讀內地書籍花較長時間,尤其是內地、香港的文法上有不同之處。

  廣東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主席梁彥婷,現正於中山大學就讀。她因為家人需要到內地工作的關係,自8歲起已到內地讀書,笑言自己是「無得揀」;她說在內地讀書多年,認識到許多優秀的內地學生,感到大大地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此外,在中國政法大學畢業的王努,現時於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擔任商標法律助理。她認為內地的大學「有容乃大」,在內地學習法律仍可以保持獨立的思想。曾經參加港澳台聯考學習班的王努說,當時感到班中的紀律相當嚴明,甚至有點「軍訓式」的意味。

  相關鏈接外資銀行謀劃加碼布局大灣區

外資銀行「灣區行」考察團參觀廣東金融高新區。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敖雷報道:今年中國推出一系列金融業擴大開放舉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落地在即,加上廣東自貿區深改方案公布等多重利好,粵港澳大灣區對外資的吸引力顯著提升。近日,9個國家的26家外資銀行高管組成的「灣區行」考察團先後赴深圳、廣州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團員認為,大灣區發展優勢獨特、政策不斷落地,未來將積極參與到大灣區發展建設。

  銀行高管指灣區優勢足政策實

  「粵港澳大灣區將為金融機構提供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機會。」渣打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吳乃莘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和定位,很難在世界其他地區見到如此完整的生態系統,在45分鐘高鐵車程內涵蓋了創新中心、製造業中心和金融服務業中心,「只要有創新的理念就可以生產製造出來並找到融資。」他認為,大灣區將會有很多基礎建設融資、跨境資本流動、資產管理服務及金融科技創新等機會。

  三菱東京日聯(中國)副行長劉理弘表示,作為一家在華南地區深耕多年的日資銀行,考察活動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感受到當地產業升級、政策支持的真實狀態。「我們有信心,積極參與到包括大灣區在內的華南地區,這一未來世界重要經濟圈的發展建設中去。」

  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在廣州南沙舉行的座談會上指,希望外資銀行可以抓住國家進一步對外開放、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歷史機遇,順勢而為,通過發揮外資銀行的全球網絡優勢和跨境金融服務經驗尋找自身的發展機遇,為大灣區的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中銀協外資銀行工作委員會主任、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志民稱,此次9個國家26家外資銀行「灣區行」活動籌備已久,先後考察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和位於佛山的廣東金融高新區,旨在深入了解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將帶來的的豐富機遇。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