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協會公布「基層婦女使用醫療服務情况調查」,要求政府改善對基層婦女的醫療支援。記者馮煒強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公布《基層婦女使用醫療服務情况調查》,結果顯示基層婦女健康狀况欠佳,患情緒和精神病比例高,絕大部分基層婦女會選擇到公營普通科門診及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而公營門診名額少、致電預約困難,導致婦女轉急症室服務。組織要求政府改善對基層婦女於健康和醫療方面的支援,增加公營普通科門診配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去年9月至今年2月以問卷訪問232名香港基層婦女,身體狀况方面,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態一般和差,58.1%有長期病,比例高於35至54歲的一般女性(約40%有長期病),基層婦女的長期病主要集中為長期痛症(31.3%)、骨質疏松(12.8%)和主婦手(11.6%)。
是次調查發現受訪基層婦女有35.5%被診斷患上情緒/精神病患,主要確診患有抑鬱症(55.7%)、焦慮症(27.3%)、躁狂症(3.4%)。
門診名額不足往急症室求診
當基層婦女感到不適時,逾八成受訪者會求醫,六成受訪者會到醫管局及徖生署轄下的公營普通科門診求診,約一半(52.5%)會選擇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只有16.1%會選擇到私家西醫診所,和6.9%到私家中醫或針灸診所求診,而對於一般市民來說,僅有31.8%會選擇公營機構求診,49.5%均選擇私家西醫。
近七成基層婦女對普通科門診電話預約服務感到不滿意,主要原因包括門診名額少,經常滿額、等候時間過長、電話預約程式复雜、醫生診治時間太短等。受訪者當中,逾八成半的婦女曾使用過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而68.1%的婦女每年使用次數於3次,當中近八成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相關服務,主要原因為等候時間過長、醫生診症時間太短、每次180元診金太貴等。
促增門診配額及24小時門診
就調查結果,組織建議政府增加公營普通科門診配額,尤其是夜間、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配額,建設每區開設24小時門診服務;改善電話預約程式,避免使用者需多次致電預約;善用100億公私營協作基金,擴展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由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人至其它慢性病患者。
其他建議還包括,除現有婦女健康服務外,新增針對基層婦女的長期痛症、骨質疏松、主婦手和婦科病的預防和治療性服務;逐步增加醫療衛生占政府經常開支比例至20%;增加醫護人員供應,包括增加醫護人員培訓名額,改善人力資源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