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圍村西南角發現圍牆及圍斗的石制地基,遺址結構相對完整。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仁樂報道:市建局在九龍城衙前圍村重建項目,發現一個明清時期的「更樓」及一個清朝時期圍牆,決定擴大考古及發掘範圍,讓考古專家就項目的發現及整體文物的價值進行全面評估,預計今年年底完成。市建局表示,現階段未有保育定案,暫未知會否影響重建計劃。
市建局決擴大發掘範圍
市建局昨日召開記者會,公布衙前圍村考古工作的初步結果,在其中11個考古探井中,有2個探方找到城牆和更樓的地基,屬明清年代遺址;另外2個探方發現疑似護城河遺址,有需要作進一步研究。
市建局執行董事馬昭智表示,考古工作仍未完成,考古專家將挖掘更多考古探井,其中一個重點是研究有沒有護城河遺址,預計今年底向古蹟辦提交報告,強調保育方案未有定案,并承諾在保育方案得到政府同意之前,不會進行任何建築發展工程。
古諮會前委員、歷史研究者高添強估計更樓是在清初遷海之后興建,因當時海盜盛行,衙前圍村又是九龍地區相對具規模和富庶的村落,村民興建更樓用作防御海盜襲擊。他又相信,衙前圍村一帶會發掘出更多遺迹,他希望發展計劃可以作出遷就,絕不能接受將古蹟「斬件」或選址重建。
衙前圍村項目原本預計2023至2024年落成,將提供大約750個住宅單位及興建1個保育公園。馬昭智表示,暫時未能預計考古發現對項目完工日期的影響,而村內8間村屋、1座天后廟、1個「慶有餘」石匾和門樓則按原定計劃全部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