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區人民政府、深圳海關聯合主辦的《鵬城護寶——南山博物館藏深圳海關罰沒文物特展》6月8日開展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黃鳳鳴報道:6月8日至7月8日,《鵬城護寶——南山博物館藏深圳海關罰沒文物特展》將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開展出,觀眾將欣賞到500多件海關罰沒文物精品。
5月初,經省文物局批准,南山博物館收藏了1802件深圳海關罰沒文物。6月8日開展當天,深圳南山區人民政府、深圳海關聯合主辦了《鵬城護寶——南山博物館藏深圳海關罰沒文物特展》新聞發布會,深圳海關副關長林國忠,深圳市文體旅游局副局長陳紹華,區政府副區長練聰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唐代仁陶彩繪男俑,國家二級文物
明代紅雕漆茶花圓盒,國家二級文物
宋代醬釉四系罐(國家三級文物)
“護寶”文物年代跨度大歷史價值高
《鵬城護寶——南山博物館藏深圳海關罰沒文物特展》展覽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海關移交文物,第二部分為深圳海關打擊文物走私工作和歷年罰沒文物的情況,第三部分是深圳海關歷史。
深圳海關此批移交罰沒文物年代跨度大,涵蓋了商、西周、漢、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包含了珍貴文物10件,其中,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8件,具有重要的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此批文物很好地豐富了南山博物館的現有館藏。在接收這批文物之前,南山博物館館藏初具規模,形成了多達420多件的包括青銅兵器系列在內的青銅器珍品,加上這批文物,南山博物館的國寶家底為此更加殷實。
在“鵬城護寶”展中,公眾除了一睹這些文物珍品的“芳容”之外,還可以通過展覽了解到文物背後海關人員和文物工作者做出的努力。南山博物館也將配合展覽開展普法活動,為公眾提供更豐富、更完善的參觀學習機會,促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和熟悉文物出入境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
深圳海關樹起打擊文物走私的“防護牆”
“把好國門”是海關工作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全國海關組織開展了“國門之盾”等專項行動。深圳口岸是全國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深圳海關所面臨的打擊文物走私的任務也相應繁重艱巨。深圳海關以自身特有的位置,在新中國經濟和社會建設的各個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年以來,深圳海關和文物部門緊密配合、共同努力,在進出境渠道樹起了一道嚴厲打擊文物走私的“防護牆”,在保護國家文物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數年來,深圳海關向省文物部門移交文物超過五萬件。文物種類繁多,包括陶瓷、書畫、玉石器、錢币、竹木牙雕、銅鐵器、圖書、郵票等,其中不乏珍貴文物。2018年,深圳海關又向南山博物館移交了1802件文物,其中歷代錢币多達1600余件,瓷器90余件,並有10件珍貴文物,其中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8件。
打造“南山文化會客廳”品牌
博物館作為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實物的場所,在研究文物歷史,傳承文明上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南山博物館全部館藏達到5994件,並形成了多達420多件的包括青銅兵器系列在內的青銅器珍品。截至5月末,南山博物館自開館以來參觀人數達9.1萬人次,雙周末人流量超2000人次;共接待參觀團體77個,初步打造了一支合格的講解員隊伍。開館至今,先後舉辦了10個展覽,下半年還將舉行阿富汗國家博物館藏文物展等重量級展覽,全年臨時專題展覽將達10個;舉辦了“5·18國際博物館日”、“汲古藏今——深圳收藏文化月系列展(2018)”等重大活動4場,舉辦了畫燈籠、寫春聯、“探秘南博元宵行”知識問答等春節活動,開展了“南游記”活動,用高質量的展覽豐富市民文化生活,通過民俗文化連接社區居民,讓廣大中小學生走入南山各文化場館和歷史古跡,充分發揮了現代博物館教育為先的第一職能,吸引了廣大市民了解、參與和關注南山博物館,“南山文化會客廳”的品牌逐漸打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