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硝烟刚刚散去,考生和家长又为填报志愿忙碌起来。面对五花八门的专业,一些考生和家长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这也让帮助考生填报志愿的辅导市场渐渐火了起来,在“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噱头的鼓动下,填报服务动辄要价数5800到50000元。
不管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只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仍是不靠谱,而且很不靠谱。众所周知,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受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某一区域内的高校招生计划、当地考生的志愿填报情况、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等都有可能让分数线出现波动。拿往年的“大数据”来套用今年的分数线,无异于刻舟求剑。何况,据一家高考志愿填报线上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所谓“大数据”,只能给出一个大概范围,“但在分数线擦边、刚超重本、二本线等多种情况下,预测就不重要了”。既然如此,家长和考生花费重金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同时,一些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商家,难逃欺诈嫌疑。这些商家声称数据来自教育部,然而,多地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均表示,数据只会提供给考生,不可能与商业机构合作。这些商家玩弄的把戏既不神秘,也不高明。高考录取情况本就属于公开数据,高校网站、媒体每年都会公布一些录取信息。那些所谓“专业”机构无非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将资料收集起来,重新包装以后再贩卖给考生和家长。归根到底,“数据来自教育部”不过是一种无聊而幼稚的语言游戏。
至于商家倾情推销的“砖家”,他们的眼里恐怕没有志愿,只有利益罢了。且不说这些在志愿填报辅导机构里被分为“资深”、“顶级”等不同级别的咨询专家,含金量如何,单是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的收费,就尽显随心所欲。天价服务究竟属于商家的自我炒作,还是专家的自我标榜,很有可能是两者在利益驱动下的一拍即合、沆瀣一气。
指导高考志愿填报,对学子和万千家庭而言,非同小可。考生和家长因为未能得到正确指导而花费了些冤枉钱,已足以让人愤慨。令人担忧的是,根本不具备专业资质和相关知识的“砖家”和机构唯利是图,随意误导消费者。若真有学生及家长听信了这些人的建议作出错误选择,真可谓一见“砖家”误终生。
面对乱象,有关部门应及时出手,不能任由高考志愿填报市场野蛮生长。对于不具备相关资质,却仍在提供违规服务的机构,相关部门不应袖手旁观。至于那些随意定价、自我炒作的“砖家”,更应受到监督和惩罚。此外,也应努力拓展渠道,为考生提供正规、科学的填报志愿辅导服务。
说到底,填报志愿应该视考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对此最为了解的显然不是“砖家”与辅导机构,而是考生的师长。考生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大数据上,不如踏踏实实做些功课。
高考志愿,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考生未来的专业发展与职业走向。考生不妨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选择。无论是数据还是师长给出的答案,都只是参考,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来拿主意。
人的一生,将会面对无数考验和选择。如果说高考是人生第一次重大磨炼,那么填报志愿就是第一次自我做出选择。理性审慎当然没错,但也没必要如临大敌、战战兢兢。在这个日渐多元化的时代,没有哪一次的选择会决定人的一生。一次能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固然好,不可兼得时适当取舍,以后再做努力,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