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比賽如火如荼的時候,一段高曉松點評球賽的視頻流出,在視頻中,高曉松表示,很多場足球比賽都存在假球嫌疑,比賽的結果是被博彩公司操縱的。
高曉松的假球言論,並不是本屆世界杯的應景發言。這段流傳了多年的視頻,是2012年歐洲杯開幕之前,其個人脫口秀《曉說》的“賭球”主題節目,節目的名稱是《歐洲杯硝煙再起“陰謀論”說賭球黑幕》。在今天被重新傳播,一方面有世界杯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說明陰謀論本身的市場之大,6年過去了,很多人還是把它奉為真相。
其實對於博彩公司而言,根本沒有通過操縱比賽結果獲利的必要。博彩公司通常是靠對比賽結果的海量計算,來設定一個賠率,這個賠率足以保證不管哪邊贏,它都能夠從輸家的下注中抽水,並且用輸家的錢賠給贏家。
不過,從高曉松假球論的再次流傳來看,很多人不願意相信這種盈利模式,甚至以為世界杯都會上演陰謀論。尤其是對那些參與了賭球的人來說,本屆世界杯開賽至今,很多像德國這樣的傳統強隊紛紛折戟,這導致那些押錯了勝負的人,為了尋求一種合理化的解釋,用博彩公司操控賭球的陰謀論來安慰自己,來證明自己對實力強弱的判斷沒錯。
當然很多不參與賭球的人,包括一些資深足球愛好者,也會相信並傳播世界杯假球論,這說明它牽涉到傳播層面的社會心理問題。所以,長盛不衰的陰謀論,例子不勝枚舉。
信息生產的角度講,辟謠的信息,其實並不比謠言少,但依舊無法阻止陰謀論。這裏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因為立場原因,人們總是偏向於相信那些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哪怕這不是真相,或者全部事實,但它滿足了心理預期。這會導致反陰謀論的信息,被自動過濾。
另一層因素是,當下的信息傳播,大部分是在社交媒體完成,比如微信朋友圈。但事實上作為內容承載紐帶的社交產品,本身是高度圈層化的。比如一個媒體人,它的微信好友可能大多部分都是媒體人,朋友圈所能刷到的,多是各類新聞資訊信息和評論;一個老年人,他的好友也可能是小區的同齡人,朋友圈的內容,多是養身保健信息。在這種大眾偏好、價值觀相近的圈層化環境裏,陰謀論很容易一傳十、十傳百,養身雞湯、謠言泛濫也是這個道理。
這樣的困境,被專業的學者描述為“信息繭房”,人們像蠶一樣被困在繭裏,只能接觸到極為有限的信息。事實上,為了滿足信息分發的效率,現在很多自媒體平台,采用機器算法進行興趣匹配。潛在的後果是,人的視野越來越窄,因為平台總是推送你感興趣的那部分信息給你。而一旦資訊不再流動,謠言和陰謀論就很難接觸到辟謠的信息。
所以,這能解釋為什么過了6年,高曉松的世界杯假球論,還是擁有廣闊的市場。並不是因為高曉松的號召力有多大,只是因為那些有理有據的科普信息,並沒有抵達陰謀論的信奉者,被選擇性地過濾在了信息繭房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