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鹏
6月18日,华商报A04、A05版刊发了“西安入学难调查”报道。针对该报道,西安市教育局召开义务教育入学工作专题会,华商报也将全市各区县及开发区96条涉及“入学难问题”的线索转交给了西安市教育局,教育局方面曾表示会将这些线索转交各区县教育局并着手解决。
但7月6日、7月7日两天,华商报记者回访这些线索发现,接到教育部门了解情况电话的家长寥寥无几。
这些线索并不能完全涵盖当下“上学难”的所有困境,但是,每一条线索、每一起个案,在“上学难”的现实里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而教育部门能否妥善合理地处理,也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示范意义。
面对家长们的各种诉求,非懂政策的教育部门人士,还真不能准确解答。这也是导致许多不了解政策的家长们陷入“上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最典型的,莫过于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人户分离”现象——居住地公办学校不欢迎,原籍地又不想回去或者回不去了。这样的尴尬不是今年才发生的。 今年4月,西安市教育局电视问政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21.89分。知耻而后勇,教育领域开始显现出积极的迹象。可以说,年年强调的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让社会感受到了执行上的刚性和约束力。在此语境下,家长需要变通思路,为了孩子顺利上学,要是能提前备足政策功课的,一定不要拖。
当然,类似行政区和开发区交叉地带,总是年年都在相互扯皮推诿,这个“上学难”的锅家长背不起。显然,在这个拥有数个开发区的城市,恐怕需要借“上学难”之机,彻彻底底厘清开发区定位,以消除由此带给交叉地带老百姓的各种麻烦事。
从根本上说,上学难是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产物。学位不足,特别是公办学校太弱导致学校间差距过大,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着眼于这个上学季,单就接到教育部门了解情况电话的家长寥寥无几这一事实,也许,未联系并不等于不上心,招生录取还在进行当中,现在全部一一做出明确答复可能还有些困难。可是,反过来,那些现在确实能够说得清楚的,却应该尽早从政策方面向家长解释清楚,可别让家长干等误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