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香港測量師學會就土地供應事宜發表意見。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煒強報道:「土地大辯論」將於下月結束,4個專業學會昨日就土地供應提出原則性意見,建議政府應該以建設宜居城市為目標,多管齊下,審慎考慮每個土地選項。4個專業學會建議政府建立土地儲備,應付長期土地需求。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陳沐文認為,填海得出的土地不涉及私人擁有,不需要复雜的收地程序,相信填海會是較容易的選項。
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園境師學會、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聯合舉行記者會。他們認為,由於香港政府過去20年來沒再積極大規模創造可開發用地,香港目前可供發展的「熟地」供應不足以應付住房、商業和工業發展,以及各種社區設施和運輸基礎設施發展。他們指出,未來因支持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人口結構老化和生活質素改善等因素,將會增加對土地資源的基本需求,因此香港急需增強可供開發土地的供應。
指填海會是較容易選項
4個專業學會表示,支持香港應有一套長遠而清晰的土地儲備策略,以滿足未來的土地需求,并根據市場情况提供穩定的土地供應。同時香港作為開放型性的經濟結構及投資環境易受到外圍政治經濟波動冲擊,所以政府需要有足夠土地儲備,才能配合適當的需求管理措施,在關鍵時刻平衡穩定本地物業市場及相關金融體系。他們認為,有關土地儲備策略應是全面及持續的,以滿足經過規劃研究后所確定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的土地需求。
政府提出的《香港2030+》顯示,目前本港尚欠至少1200公頃土地,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郭岳忠認為,尋覓1200公頃土地僅「基本要求」,本港造地應「愈多愈好」,多出的土地可撥入土地儲備,以供未來發展。
對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18個選項,陳沐文指出,土地供應是复雜過程,并不是在該18個選項的「點心紙」選出1至2個,就可解決問題,需要多管齊下,審慎考慮每個土地選項。但他認為,填海得出的土地不涉及私人擁有,不需要复雜的收地程序,故相信填海會是較容易的選項。
建築師學會、測量師學會及規劃師學會均表示,不排除在維港以外填海的可能性,但他們表明,更重要的是政府應清晰交代填海的選址、方法及用途等細節,難以「一刀切」表明支持填海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