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傅氏族人早前持傅氏家譜回內地尋親。
【香港商報網訊】經常到新界各地旅訪,探究山川鄉里前世今生及其後發展,很自然地提及族譜的流傳及其重要性。早在上世紀70、80年代接觸蕭國健教授著作《族譜與地方史研究》(1982年12月初版,顯朝書室出版),其後對訪探新界氏族帶來更多方便及指引,地方史出版是何等重要。
林村鄉鍾屋村去年將族譜數碼化,更加進女兒名字,變成燈箱家樹圖,置於祠堂「鍾師德堂」。 本報資料圖片
族譜是家族發展之紀錄
古老華夏一項重要文化承傳,其一為「族譜」的流傳。早在周代封建宗法制度始,辨世系而別昭穆,編列明確譜系,成為宗法制度推行根據。大族有宗譜,家室亦有家譜,使後人知所源頭,有利於承傳及發展,正如新界五大氏族,其間鄧族宋鄧惟汲(錦田),族譜中記錄於宋曾授封稅院郡馬(鄧氏宗祠中可見其牌匾及圍門書「稅院家聲」)。雖然正史無此紀錄,為史學家向來研究及爭議焦點。由於年代久遠、史冊難求,民間傳聞總比史冊來得精彩,何況重要史冊非一般市民可參閱。圖書館及文獻館對讀者身份給予方便也不一樣,掌握重要資訊者向來是有背景人士,這情況向來如是,於今尤烈。民間家乘(家譜)中記錄,可窺探社會一般情況發展及住民與社會密切關係,族譜及家乘重要性並不比史冊(受當政者影響,正史難存)遜色。
新界廈村鄧氏族譜中關於鄧銑紀錄中稱「銃、字元亮,公天性忠義、慷慨有志氣、敢為,遇宋建炎紹興之時、朝內作亂,而勤王詔下,公提兵入朝,以保江山。遇宋幼姬於兵塵中、奉之以歸。與子惟汲,得宋高宗皇帝姬,受封稅院郡馬……。」鄧惟汲墓仍在元朗坳頭佛坳嶺中,墓喝「狐狸過水」係香港十大名穴之一。皇姑隨子移居東莞,逝葬於石井鄉獅子嶺。筆者曾多次率隊友對史料有興趣者往來東莞石井鄉謁皇姑墓地及鄉史遺,村民皆熱情喜客,每年新界鄧族均有往秋祭皇姑墳,多年前於墓鄰建皇姬亭予祭者避風雨擋烈日。
族譜一例:傅氏族譜
族譜一例:傅氏族譜
客家人遷港譜牒中資料
眾所周知、香港氏系除本地原居民外,另有水面人(蜑家)及客家人(均指外地人入住本地者,無論其省籍),近百年來大陸四次大遷移,使香港地人口大增亦繁榮了香港市況一躍而成為「東方之珠」。這光輝近年日漸暗淡,主要係政治及人事問題所致,但市民還是樂觀地生活下去,關鍵在於思維上有一定自由。環顧世界各處華人社會,那一處可比美香港,憑良心言,港人安居樂業才是重要一環。歷朝以來,人們祈求的是和平下生活,自力更生,開明統治者知而更應時而關注民生。
作者简介
陳溢晃,資深旅行家,1972年於港創辦「香山學社」及「正剛旅行隊」(業餘團隊),出版以香港中國地方史風俗為主題「旅行家」雜誌,歷年為各中心團體開辦香港歷史文化的考察課程,舉行公開旅行活動逾千回,報章專欄作者、主編及出版多本香港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