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3

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从娃娃抓起”

2018-10-18
来源:燕赵都市报

  都说现在孩子累,其实家长们也累——因为孩子有忙不完的小队活动、写不完的征文、编不完的小报、点不完的赞、投不完的票、下不完的手机APP、关注不完的公众号……自己完成不了,只能爸妈顶上。许多人认为“家长作业”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近日,杭州有老师站出来吐槽:老师不生产作业,只是作业的搬运工!很多任务并非出自老师、学校甚至教育部门的本意,而是各级各部门都想从娃娃抓起,凡事都想进校园,都想小手拉大手。(10月17日《钱江晚报》)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杭州某区教育局接到的各种与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多达188件。例如《关于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征文比赛的通知》、《关于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通知》……看到“不完全统计”,估计很多人哭笑不得,这些任务都顶着“从娃娃抓起”名头出现,可在事实上成为了“从娃娃折磨起”。

  “从娃娃抓起”乱象,绝非一时一地,早已有之,普遍有之。用“从娃娃抓起”作为关键词,可以搜到各种各样的版本。现在有些地方,只要推出一个活动,第一想到的就是“从娃娃抓起”。教育部门有时也很无奈,有时还很愤怒,可在结果上,还是很“配合”地把文件和通知发下去了。

  “从娃娃抓起”当然不错,很多工作也确实有必要。可是,孩子本来学习任务就重,正在推动教育减负,现在又来各种各样的“从娃娃抓起”,这不是“教育增负”吗?再说,这种所谓“从娃娃抓起”又真能起到什么作用?老师把任务布置下去,孩子把任务带回家,最后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共同负担。

  有人可能会说,有关方面在下发任务时,难道不会想到可能形成的“教育增负”,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吗?不是想不到,而是不去想。有关方面把任务“转发”下去,其实只是一种习惯思路,他们关心的不是活动效果,而是活动有没有影响,能不能形成视频、图片和文字,向上级汇报能不能有话可说。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很多工作年年宣传,年年从“从娃娃抓起”,结果还是“涛声依旧”。

  这其实是一种形式主义。场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中看不中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成了受害者。在这种风气影响下,折磨娃娃可能还是一件小事,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小看到和经历了形式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形式主义,对他们的认知模式起到了强化和固化作用。很多“从娃娃抓起”,在事实上成了形式主义“从娃娃抓起”。

  教育是讲艺术的。很多工作应该“从娃娃抓起”,但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突击方式简单地“过任务”。如果在当前教育中有机融入这些内容,在课程设计上把有关内容嵌入进去,更能够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关部门只图省事,或者应付上级,哪管教育规律,哪顾孩子感受,简单化叠加了形式化,官僚主义叠加了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千万不能“从娃娃抓起”。一个区教育局,三年接到188起“从娃娃抓起”任务,应该让我们警醒了。给孩子减负,给教师减负,给家长减负,“从娃娃抓起”也要给教育减负。(毛建国)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