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大桥开通看珠西 江门崛起耀湾区

2018-10-2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盛芳龄 通讯员江轩 肖开刚报道:珠江东西两岸交通不畅、香港辐射珠西不便的局面正被打破!今天,从改革开放之初就谋划修建的港珠澳大桥,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了建成开通之日,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新序幕。

  新幕开启,时代更新。港珠澳大桥开通,改变了大湾区城市的区位格局和空间结构,使江门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从配角变成主角,站到了时代发展的风口潮头,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当看珠西,当看江门!

  机遇面前,江门把推进大湾区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正举全市之力,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共建、机制创新为抓手,以城市新区、合作平台为载体,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再造珠江西岸“新深圳”,谱写改革开放新辉煌。

  大桥开通开创江港澳合作新局面

  香港开埠后,来自江门五邑地区的先民,就成为参与香港建设发展的最早开拓者、最强主力军。至今每6个香港人中还有1个来自江门,两地经贸文化往来频繁。

  如今,港珠澳大桥开通,大大拉近了江门与港澳的时空距离,使得江门与港澳之间的经济联系、交通联系、人员往来将更加的紧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转移成本进一步降低。要素的高效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创了江港澳三地的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带动深圳及周边城市发展,使得珠江东岸发展快于珠江西岸,现在港珠澳大桥打通了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香港会更多辐射到珠江西岸,使得江门可以发挥洼地优势,更好地借力香港迈向高质量发展。”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

  确实,从产业上看,港珠澳大桥改变了珠三角经济地缘结构和产业分工格局,使江门可以更加便利接受珠三角核心区和港澳地区的产业辐射和带动。更为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发展,使得江门等相对不发达的城市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依托湾区开放合作,面向全球引进各类高端要素,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成长为大湾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

  “对香港、深圳等来说,往西发展,空间腹地更大,更有想象空间,比如江门就有非常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作为港澳拓展发展空间的‘飞地’。”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蔡勇表示,香港、深圳往东走会被山挡住,但是往西走,一路可以通往江门的大广海经济区,以及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区,并可经北部湾到达东盟,开拓“一带一路”的市场。

  目前规划中的黄茅海通道将直接对接港珠澳大桥,加强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与大湾区核心城市以及港澳的对接,使大广海湾成为粤港澳合作创新发展的拓展空间、泛珠合作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

  江港澳优势互补共建大湾区

  面对港珠澳大桥开通带来的全新发展局面,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的发展东风,江港澳三地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关口,都在谋划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携手共建大湾区,实现经济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江门后发优势明显,如在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上,五大万亩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经营成本相对较低等。香港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教育等领域优势明显,而这些领域恰是江门的短板。江港两地可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优势互补,实现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

  江门市长刘毅说,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以及深中江通道、深茂铁路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江门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希望进一步探索江港深度合作模式,提升江门的枢纽功能和香港的辐射功能,拓展大湾区的经济腹地。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香港愿与江门等湾区城市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创造两地人民极为便利交往合作的条件。配合国家发展,发挥香港科技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探索共建国际科技创新园区。立足共建共享,把香港教育、医疗、影视、地产、安老等优势产业延伸到大湾区发展。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认为,江门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扎实,江港两地可加强在科技创新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发挥香港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优势,助力江门实体经济的发展。

  不仅是政府间合作意愿很强,商界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频频在江门拿地发展的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就表示,江门在大湾区中可以说占有“天时、地利、人和”,遇上了这样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抓住,和大湾区一起发展成长。

  香港五邑总会会长岑少雄也表示,将积极宣传大湾区投资环境,广泛吸引业界精英回内地投资创业,特别积极引导香港五邑籍青年回乡创业,推动江港两地经济合作。

  参与大湾区建设举措务实有力

  让珠江天堑变通途的梦想照进了现实,也照亮了江门的努力方向和光明前程。近期召开的江门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江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团结和动员广大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尤其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

  记者了解到,当前江门市正加快完善工作机构,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加快制定我市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库等,重点围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现代产业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共建优质生活圈、对外开放、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江门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加快推动江门融入大湾区建设。

  为了进一步深化江港澳合作,也着力破解江港澳合作机制障碍。比如贯彻落实省关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机制创新的相关部署,通过提升物流通关效率、人员往来和投资便利性,推进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对接、资金融通、信息高效互通,最大限度消除制度上及行政区划上的藩篱,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在此基础上,还主动作为,谋划在江门市与港澳合作有一定基础的特色领域加快机制突破,比如,研究在港澳为投资江门的企业提供更多离岸服务,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等。

  此外,在重大通道建设方面,江门正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中开高速、江门大道南建设,积极谋划江珠澳高铁、江肇高铁、黄茅海通道、斗恩高速,全力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江门加快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个万亩园区及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为大湾区产业协作与互动提供高质量载体。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