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成一家之言,影響深廣,讀者遍布全球,「金學」亦成為學術研究顯學。
《射鵰英雄傳》在本報刊出的第一篇。資料圖片
《射鵰英雄傳》在本報刊出的最後一篇。資料圖片
金庸留給世人的是一個豐滿的武俠世界和將這個世界建造起來的多部武俠巨著,而其成名作、代表作《射鵰英雄傳》就是在香港商報刊登的,由1957年1月1日寫到1959年5月19日,金庸用了862天連載完全書。而在《射鵰英雄傳》刊出前,金庸已在商報連載了《碧血劍》。一連兩部佳作,令當年銷量日佳的商報如虎添翼,一時洛陽紙貴。這段筆墨情緣,成為文壇報史的佳話。
雙著風靡「香江紙貴」
金庸名篇《碧血劍》由商報從1956年1月1日連載至12月31日。當時,因應報紙改版,《碧血劍》還曾作了兩次頗大的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金庸說,「修訂的心力,在這部書上付出最多。」而當年《射鵰英雄傳》連載時,有與香港商報員工熟稔的金庸迷,更是直接走到報社的排字房,到了緊張情節,竟然連油墨掃樣也等不及,不顧字是倒排的,也要先睹為快!
金庸本人在《射鵰英雄傳》修訂本的後記中寫到:「回想十多年前《香港商報》副刊編輯李沙威兄對這篇小說的愛護和鼓勵的殷殷情意,而他今日已不在人世,不能讓我將這修訂本的第一冊書親手送給他,再想到他那親切的笑容和微帶口吃的談吐,心頭甚感辛酸。」
「一俟有暇」再相見
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便不再替香港商報寫武俠小說。當年5月19日,他在《射鵰英雄傳》最後一篇結尾刊出小啟:「各位親愛的讀者:我在本報撰寫《碧血劍》與《射鵰英雄傳》,前後已近三年半,承蒙各位讀者不斷來信指教和討論,使我得到很大的鼓勵,心中自然是非常感激的。這兩部作品本來很不成熟,內容也有許多幼稚和不合理的地方,居然還引起一些讀者們的注意,實是非我始料所及。我和商報同仁及商報的讀者們交情已不算淺,本來應該續撰新作,只因最近我其他的事務比較忙碌,實在抽不出時間,只好與各位讀者暫別,將來一俟有暇,當再在本報與各位相見。」
此前,金庸還特地在5月17日的香港商報第四版登了一個宣傳明報的廣告,為自己創業開辦的報紙拉讀者,而香港商報大方地刊出廣告啟事,盡顯成人之美。
四十年後重逢商報
金庸題字。資料圖片
到1972年,金庸封筆不再寫武俠小說,當然也不可能再為商報寫武俠小說,但他和商報還是有未了之緣。1996年,他的《神鵰俠侶》以漫畫版出書,相隔40年後授權在香港商報作全球首刊,由1月29日至2月7日刊出,每天以兩大版彩色製作以饗讀者。金庸為此欣然寫下「神鵰俠侶之前傳射鵰英雄傳於香港商報首刊至今將四十年矣」。
金庸於1996年1月16日到訪《香港商報》,並為本報題字。資料圖片
《神鵰俠侶》漫畫版作者是黃展鳴,共分8冊,香港商報連載了第一冊。當時,本是黑白漫畫,商報卻特找專人每天色,以跨版彩色刊出,另配名家讀者的短文撰寫感想等。後來,商報更舉辦「我心目中的楊過和小龍女」繪畫比賽並巡迴展覽,還找來神鵰和藝員李若彤在活動中宣傳,香江兩岸,轟動一時。
金庸到訪第二日本報的專題報道。資料圖片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金庸再續商報緣。當年10月,他與徐四民、唐英年、吳康民等50多位本港知名人士成為香港商報顧問。
昨天,金庸大俠悄然仙逝。「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大概就是金庸留給世人的寶貴精神吧!
香港商報記者 余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