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程功明报道:11日,第四届“观音山杯”当代文学座谈会在东莞观音山隆重举行。来自内地的近百位文学艺术界专家、学者云集东莞观音山,共襄文学盛宴。本报总经理、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介岭出席并作了发言。
文学大家主题专讲 共论“生态视野与人间情怀”
当天上午,由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和《人民文学》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观音山杯”当代文学座谈会上,众学者嘉宾围绕“生态视野与人间情怀”的主题展开对话和讨论。
本报总经理、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介岭(右)出席并作了发言。
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著名评论家吴义勤,《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评论家施战军,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一带一路”形象代言人肖云儒,《香港商报》总经理、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介岭,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主席、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副主任李青松,《南方周末》副总编辑、著名记者朱强,著名学者、文艺评论家、《都市美文》原主编古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研究所所长陈长吟等出席座谈会。就生态视野与人间情怀的主题思想,从文化情怀、文化情怀、生态建设、生态文学、中国智慧等方面深入探讨。此次座谈会由《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先生主持,各位到场嘉宾先后进行了致辞和发言。
“文学座谈会如今已是第四届,在文学界已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为生态文学贡献了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离不开观音山人对文学、文化的情怀,其长期的文学积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吴义勤先生在致辞中表示,东莞观音山与《人民文学》这个极富盛名的国刊举办文学座谈会已不仅仅是具体的合作,而是有着更长远的对文学发展的眼光,希望座谈会能更长远更有深度地开展下去。“本次主题‘生态视野与人间情怀’有着现实意义,生态中国建设是当今中国建设的一个重要主题,而生态建设与生态文学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古今中外关于生态文学的优秀作品有很多,今天把生态文学传统重新梳理、继承、发扬广大是一代文学工作者和文学作家的使命。”
“观音山与《人民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现代人的‘绿肺’,依靠自然、生态给人类带来福分发展壮大成如今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施战军先生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本次活动不是简单的游记评比,而是探讨自然和生态这个永恒主题,同时也是现实题材的重要维度。当我们开始意识到生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明建设时,就预示着美丽的中国故事的开始,在巨大的生态视野下开始关注人类文明和生命现象。“今天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处处是自然的故事,更是人的故事。我们已不再将景物当做客体、他者,景和人之间产生了合一、同体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一带一路”形象代言人肖云儒老师以“中国古典绿色文化背景下为创作”为题与现场学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见解。在分享中他表示,“自然是生命的源流,也是生命的库存。大自然是生命和精神的‘氧吧’,储藏着、记忆着无数的人生、生命故事,生态是写社会的、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人是所以生命体中消耗和占有资源最多的一个群体,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在生命链中的责任和使命。”
征文赛事遍地开花 繁荣新时代文学发展
当天下午,还举行了第六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海内外征文颁奖典礼。据了解,自今年初启动以来,活动以散文、诗歌、辞赋等为载体,面向海内外作者、学者、以及所有文学、文化爱好者征稿,收到来稿近万篇。8月16日,主办方邀请专业评委对来稿作品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反复讨论、多轮投票,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以及优秀奖等各类获奖作品六十篇。
记者发现,来稿作品中有不少美文佳作,将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生态环境一一展示,其中彭程的《心的方向(散文)》、夏鲁平的《雪魂—从东北到广东观音山》、葛小明的《行走五莲山(散文)》、王利军的《神迹——遇到赛里木湖的蓝(诗歌)》、甫跃辉的《摩仓寺(散文)》、路军的《雨雾华山之韵(散文)》、李阳阳的《慈母般的塔里木河(散文)》等作品在众多来稿中脱颖而出,跨越年龄、职业和地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无一不是从心而发。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刘志勇先生表示,“观音山进行文学创作至今十年有余,从1999年的不毛之地到今天十九年,在东莞‘文化沙漠’的背景下在樟木头铸就了一道文化奇迹,得到来自各地的文化工作爱好者的支持和赞誉。观音山未来还将继续保护生态,发展旅游文化,为广东的旅游文化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