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深度】電影《港珠澳大橋》拍摄记

2018-11-16
来源:香港商报

拍摄队用8年时间紧随港珠澳大桥工程团队,拍摄了近1000小时片段,提炼制作成片场70分钟的记录电影《港珠澳大桥》

电影总导演闫东(中)、执行导演李凯(左)及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再首映礼接受访问。

  「港珠澳大橋」被稱為「現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工程之宏大,舉世矚目。隨着大橋正式通車,一部歷時多年攝制、記錄大橋興建過程的史詩式電影《港珠澳大橋》亦正式公映。電影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節目部副主任閆東擔任總制片及總導演,閆東擅長以「回到歷史,叩問人心」來拍攝紀錄電影,閆東及電影執行總導演李凱日前接受本報訪問,講述拍攝電影的經過,以及如何克服種種難題。文:雲遜 攝影:馮瀚文(部分照片由銀都機構提供)

  擅長拍攝紀錄電影的閆東,在開拍《港珠澳大橋》之前,就考慮到如何把當代題材加入其中,以增加內涵厚度:「故事脈絡要緊湊,本片以宏偉的大橋建設為主線,副線聚焦在大橋建設者身上。電影會出現以往國家興建著名大橋的文獻片段,這些片段都蘊藏歷史力量,這種力量與現今興建大橋的力量互相碰撞時,會爆發出強烈的感覺,撼動觀眾心靈。」過往閆東的電影作品,均以深沉的歷史思考、強烈的人文關懷,以及唯美的鏡頭見稱,這次拍攝《港珠澳大橋》,更是加添了濃重的人情味,因為主角除了是大橋之外,還有多位大橋工程人員。

左起:银都机构总裁陈一奇、广东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施燕峰、闫东、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朱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余烈主持《港驻澳大桥香港首映仪式。》

  記錄建橋者的汗水

  電影除了加插「武漢長江大橋」及「南京長江大橋」等建橋片段,亦有「錢塘江大橋」的炸橋故事。閆東向本報記者表示,造橋與炸橋也是愛國表現,他說:「現在國家強大繁榮,有了港珠澳大橋,代表國家已經成為建橋強國。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的中國精神,將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港珠澳大橋的策劃及建設過程長達15年,閆東解釋:「人生有多少個15年?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工程人員把最青春、最亮麗的15年奉獻給大橋,建橋都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我想在影片中記錄他們的汗水與青春。」

  天鴿來襲見證大橋抗災力

闫东表示,“天鸽”

  紀錄片的主要功能,是記載歷史,惟電影終究是電影,視覺效果必須在考慮之列,尤其每一套電影的開首,很多時都決定了觀眾是否能更快「入戲」。閆東與制作團隊反覆思量,最后決定以去年台風「天鴿」以10號颶風信號姿態登陸廣東沿岸的情况,作為開首片段。閆東表示:「開首的片段,拍攝了多個版本,如果純粹按照事實的時序發展,台風來襲的片段,應該放在電影較后段的時間。由於港珠澳大橋設計的使用壽命長達120年,大橋的抗災能力及安全性,會是大家最關心的,因此決定將台風片段放到開首。」相信無論香港、澳門還是廣東省的居民,對於「天鴿」的威力仍然歷歷在目,將之放在電影之初,無疑令曾受該台風威脅的粵港澳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閆東的突發奇想,也讓觀眾可立即體會到中國人的建橋水準及質量。

  現代觀眾都看慣了荷里活式的強勁視覺效果,但一般娛樂性電影的畫面即使如何震撼,不過是電腦特技效果。《港珠澳大橋》的台風片段,卻是實景片段,呈現了歷史的真實一面。執行總導演李凱對本報記者解釋:「當閆東提出『天鴿來襲』的想法之后,我知道難題來了,因為攝制隊沒有任何一段『天鴿來襲』的片段,當時大橋的監控系統未完工,全線封橋,就算想去拍,亦不會獲批准,因為實在太危險了。幾經轉折,終於找到在『天鴿』來襲前,珠海口岸人工島工作人員最后的撤離視頻。」李凱指這是「天鴿」最接近大橋時的片段,再加上「天鴿」肆虐港珠澳三地的其他拍攝內容,最終解決了難題。

闫东拍下港珠澳大桥建设员工钟建荣在大桥上举行婚礼的过程。

  等候三天拍攝6秒鏡頭

  拍攝紀錄片最艱難之處,是如何將數以小時計的影像,取舍、濃縮最精彩的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畫面呈獻給觀眾。李凱指,為了拍攝晚上大橋在繁星移動下的影像,攝制隊等候三天,終於等到天色良好,繁星滿天,并且花了四小時拍攝星空片段,然而這三天多的工夫,最后在電影內僅播放了6秒鐘。李凱笑言,那次等待只是小事一則:「大橋的海底隧道沉管工程才是耗時最長的拍攝過程,每次團隊都跟隨工程人員,從每一次的下放沉管到完成工程,歷經96小時五天四夜,最短一次也連續20多個小時。大橋各項工序都非常复雜龐大,部分材料在運送上也要耗時兩天,制作團隊差不多是緊隨工程人員拍攝施工過程,基本上工程團隊花了多少時間建設,拍攝團隊也就花了同樣的時間跟隨拍攝。」雖然紀錄片的主角是大橋,以及大橋的建造者,但電影制作團隊付出的汗水,其實不比工程人員少。

电影中出现大量航拍镜头,来展示大桥宏伟的设计。

  片尾「彩蛋」表敬意

  近年電影流行「彩蛋」,即電影完結、字幕播畢之后,還有小段驚喜片段送給觀眾。閆東提醒,電影播放完畢后,不要即時離場,因在字幕播出時,會以畫中畫形式加入「彩蛋」,播放由大橋局領導、各工段負責人、前線工程人員等,在大橋完工后大聲說出一句自豪說話的輕松片段。閆東笑言自己好奇統計過,「彩蛋」總共出現了十多種內地方言,證明建造者來自國家不同地區,堪稱是舉國上下一同出力建設的創舉。閆東最后補充:「工程人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港珠澳大橋,是我建的。』」閆東選擇了以「彩蛋」方式表達對建橋工程人員的敬意,除了令電影內容更生動,更富趣味之餘,也讓觀眾感受到,工程人員對於能完成這項世界級基建所洋溢的滿足之情。

  造橋者的堅持 長跑者的堅持

  《港珠澳大橋》紀錄片是中央電視台2017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核心項目。攝制隊用8年時間追踪大橋建造過程,拍攝了近1000小時的片段,早前已經將之剪輯成約100分鐘的紀錄電視節目,并二度創作成片長70分鐘的國際紀錄電影,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到大橋的制作過程。

  總導演閆東選擇了以海底隧道沉管E15、E30的建造過程作為電影引子,并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與其團隊的故事作為主線。

  電影聚焦最后一節沉管E30的沉放過程,當中加入了在安裝E15沉管時的失敗經過。閆東解釋:「安裝E15時因基槽發現淤泥,導致林鳴與他的團隊安裝失敗,跟最后一節E30的成功安裝,兩節片段有成與敗的強烈對比,希望用此表達工程人員只是普通人,這座世紀大橋,是經過無數試驗才能成功的一項偉大工程。工程人員用了數千個日與夜,以智慧與汗水,鑄成了這座世紀之橋,E15與E30的裝嵌過程,其實只是大橋工程背后無數章節之一。」

记录电影以最后一节沉管E30安装过程为主线。

E30沉管沉入大海一刻。

  橋上跑步觸動人心

  工程師林鳴是個長跑愛好者,電影尾段將會有林鳴在大橋上跑步的一幕,拍攝時間在2018年1月1日清晨4時,當時,他是為了最后一節沉管E30終於安裝成功,用長跑來慶祝。在數小時之前,即2017年12月31日晚上,大橋全線亮燈及燃放烟花,以慶祝新一年來臨,電影執行導演李凱特意在清晨4時在大橋上拍攝全橋亮燈盛况,卻在無人機的鏡頭赫然發現有一個小黑點正在橋面緩緩前進,原來那是林鳴在獨自跑步。

  李凱於是與攝制隊驅車跟上,林鳴在大橋上一直跑,跑了逾30公里,直到在香港連接線前才停下來。李凱說:「當時天還未亮,夜幕之中人類的渺小身影與宏偉的跨海大橋構成視覺上的反差。把這個片段剪輯在電影尾段播放,讓觀眾感受到作為長跑者的一份堅持,也是工程人員對大橋建造的一份堅持,相信能觸動觀眾的心靈。」

  《港珠澳大橋》電影已於香港舉行首映,由銀都作為香港發行。電影將於12月初在內地公映。

观众可透过电影一睹沉管内部结构的原貌。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右三)与团队的工作实况,贯穿整部电影。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