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左二)建議家長從關係着手提升兒童的情緒健康。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周偉立報道:港人壓力大,甚至小學生都有情緒病。有服務機構昨公布「香港小學生抑鬱狀況調查2018」,結果發現整體受訪學生抑鬱平均值錄得49.4,屬沒有或輕微程度,但呈抑鬱徵狀的學生佔整體一成七,有嚴重抑鬱徵狀的比例更達一成三。機構建議家長多重視與子女的情感連結,及多注意子女的朋輩關係。
疏離關係影響孩子最大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樂天Buddies」小學身心健康支援計劃於2014年開始針對小學生進行情緒健康調查,今年則於全港18間小學收集問卷,成功訪問1800名學生。結果顯示,整體受訪學生的抑鬱平均值錄得49.4,屬沒有或輕微程度,不過較去年同期47.9輕微上升百分之三,而呈嚴重抑鬱徵狀學生比例更達一成三。
而小學生面對的壓力情況則與去年相若,逾兩成受訪學生指經常感到有壓力,壓力依次來自升中選擇與適應、自由或玩樂時間太少及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分別有一成九、一成九及一成八,不過進一步研究卻顯示,對比起學業壓力,疏離的親子關係卻對兒童抑鬱有更大影響,風險高達兩成三,如兒童同時受以上兩項因素影響,即有逾三成機會出現抑鬱徵狀。
電子產品減家人相處時間
目前就讀中二的阿Bell於小五、小六時出現抑鬱徵狀,她分享指,當時學業成績不佳,於學校又交不到朋友,每次分組時都感到迷失,明明已經盡力,卻比不上同學,加上祖父母對她管教甚嚴,經常出現摩擦,故她感到不開心,後來幸得父親周末帶她外出,又盡力調解她與祖父母的問題,她又漸漸愛上音樂,懂得唱歌減壓,升中後情況慢慢有好轉。阿Bell父親指,作為父母工作雖忙,亦不能冷落子女,當阿Bell找自己時,自己再忙都會抽時間聽電話,希望了解其情緒,再慢慢引導解決,值得留意的是,如子女與長輩有摩擦,切忌只聽取長輩的意見而忽略子女內心的問題。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臨床心理學家李明琳認為,現今科技發達,但電子產品亦令人與人的相處時間減少,間接延長工時,建議家長從關係入手提升兒童的情緒健康,先回應子女的情緒,再尋找方法處理事情,並因應不同階段表達愛與關懷,而家長及學校亦應共同關注學生的朋輩關係,協助緩和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