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汕特别合作区区位图
深汕灣畔,湧動的春潮蘊藏着砥礪前行人的澎湃動力;圳美綠道,巍峨的群山銘記着開拓創新者的使命擔當。
揭牌仪式
12月16日上午,深汕特別合作區揭牌儀式在合作區管委會大樓舉行,標誌着深汕特別合作區(簡稱深汕特別區)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在揭牌儀式上致辭表示,「40年來,大潮起珠江,改革創偉業。回望歷史,深圳那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浪潮依然令人激情澎湃。而今天,在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時代,我們有幸在深汕這片熱土上履行先富帶後富的新使命,探索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篇章,書寫飛地經濟的新課題,更深感重任在肩、豪情滿懷」。藉此次揭牌為新起點、新契機,深汕特別區將以走在最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為不懈追求,發揚「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深圳特區精神,樹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務實的工作作風,創造無愧於深汕人民的新業績,為深圳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為推動廣東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深汕力量。 余麗齡
區位優勢潛力無限 資源稟賦令人豔羨
作為珠三角通往粵東的橋頭堡、深港向東拓展輻射的戰略支點,深汕特別區地處珠三角核心區和沿海經濟帶的連接點,區位獨特、交通便利、發展空間廣闊、自然生態優美。
根據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等國際一流灣區的發展經驗,距離核心港口城市450公里範圍內,正向的規模經濟效應佔主導。東京灣區面積1356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000萬人,灣區邊緣到灣區中心的平均距離超過120公里,主要依靠新幹線等城際軌道交通實現快速連接和通勤。深汕特別區距離深圳市中心約100公里,離深圳地界60公裏。目前深汕特別區正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高速交通網絡,啟動建設兩條350公里/小時的高鐵/城際線(分別為已動工的廣汕高鐵和規劃建設的深汕高鐵),以及深汕第二高速公路、深圳港小漠港區、深汕通用機場、?門客運港等重大交通綜合設施,構築深圳輻射東部沿海的重要區域綜合交通樞紐。
隨着深汕特別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廣州、深圳交通、基礎設施等各方面配套更加完善,深汕特別區將進一步接受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輻射,尤其是有效對接深圳的產業外溢,形成深汕特別區與粵港澳大灣區尤其是與深圳產業和城市建設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實現跨越式新發展。
這裏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規劃要在這裏建設南方大港和重要商埠;宋代名相文天祥、抗倭名將俞大猷、民族英雄鄭成功都曾在這裏留下了足跡,也留下了紅四師紀念館、大安峒革命烈士紀念墓園、彭湃宣傳革命舊址、東縱六支戰鬥遺址等眾多紅色遺蹟。深汕特別區還是廣東省生態最優的區域之一。PM2.5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優良水平,環境優美。轄區內有50.9公里濱海岸線,13公里優質、連續的沙灘和海濱浴場,赤石河上游、明熱河、南門河達到I類水質。
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多彩斑斕、歷史淵源悠久的深汕特別區將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休閒度假、在綠水青山間體驗着這座城市的美妙生活。
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风貌
回首十年探索之路 飛地模式備受關注
從2008年成立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園,到2011年擴容升格為深汕特別合作區,到2017年調整由深圳全面負責建設管理,再到今天的正式揭牌,深汕特別區始終堅持大膽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走過了一段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主任產耀東表示,回首過去10年,在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和汕尾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汕特別區闖出了一條升級趕超的發展之路。汪洋、胡春華同志主政廣東工作期間多次親臨合作區,對深汕特別區重大問題親自把脈、協調推進。201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首次來到深汕特別區調研,指示把深汕特別區建設成為現代化的濱海新區、產業新城,打造先富幫後富、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範例和創新典範。
今天的深汕特別區,來自各類投資已經達到1200億元,其中深圳市財政投入70億元,產業集聚開始形成,基礎設施逐步推進,城市骨架初見雛型,「深汕飛地模式」受到社會各界以及海內外的廣泛關注。
建設成果成效顯著 發展態勢持續升級
2018年,深汕特別區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完成51.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8億元。可以說,深汕特別區從原來汕尾市最為偏遠、最為落後的區域之一,正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產業初具規模、城市配套持續提升、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的日新月異的全新產業新城和濱海新區。
產業項目建設突飛猛進
目前,深汕特別區已供地產業項目67個,全部達產後預計年產值超610億元,預計年稅收約53億元。其中,竣工投產13個,主體施工30個,樁基建設5個,正籌備動工19個。一是強化項目服務機制。深汕特別區主要領導堅持定期召開產業項目建設推進會、企業座談會,研究解決項目建設問題;明確兩個公務員跟蹤服務一個產業項目,一位區領導包幹一個擬竣工投產項目,幫助企業打通項目竣工投產「最後一公里」;加快推進土地移交入庫工作,對尚未完結的土地平整工程項目加強分類管理,下大力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力服務好項目建設。二是加快推動產業集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產業、智能裝備、海洋產業、生命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力引進新能源汽車動力裝備製造、機器人、人工智能系統、高端醫療、健康管理等細分產業,初步形成了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群。三是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積極參與「深圳-北京投資合作交流會」「深圳市投資推廣重大項目簽約大會」等活動,系統地推介合作區營商環境和投資政策。去年以來,企業入駐落地合作區意願強烈,呈現「井噴」態勢。全年共接待企業415家,實地走訪考察企業60家,完成專家評審項目20個,涉及半導體、人工智能、裝備製造等產業,引進了涉及機器人研發製造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
為改善出行環境,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深汕特別區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快區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已規劃設計「六橫六縱」的城市主幹路網,目前規劃建設道路81條(段),總長約251公里,總投資約502億元,其中,建成通車道路27條(段),動工建設道路19條(段),開展前期工作道路35條(段)。鵝埠片區基本形成了縱橫連通、相互銜接的市政路網。二是協調外聯交通項目建設。深圳港小漠港區一期碼頭工程陸域形成已完成圍堰合攏,防波堤及公共航道建設進展順利。深汕西高速公路?門段改線方案、350公里時速廣汕鐵路合作區段建設工作相關事宜落實,深汕第二高速公路項目落地,積極協調推動潮莞高速項目加快建設,協助市軌道辦開展350公里時速深汕高鐵和深汕站改擴建研究,加快形成與深圳的「半小時」與廣州「1小時」生活圈,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城際交通圈。
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建設
深汕特別區始終按照深圳標準、深圳質量和深圳速度來規劃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一是推動教育醫療設施建設。積極對接國內知名理工類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和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引進優質辦學資源,推動普惠性幼兒園、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寄宿制高中、高校校區等規劃建設。深汕高級中學、南山外國語學校深汕分校計劃2019年動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建校開展前期方案設計。一批國內外知名大學和研究院正與合作區深度對接,啟動建設深圳(深汕)校區和產學研中心(研究所)。與北大深圳醫院、深圳大學簽訂共建框架協議,機關醫務室開診,深汕門診部室外工程完工,順利開展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為運營主體的三級綜合醫院項目前期工作並已完成選址工作。二是加快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創業村居住小區、職工生活中心建成使用,首批2500套保障性住房項目已開工建設。開元大廈、振業時代花園、輝煌1號、海悅灣畔等項目完成封頂。鄰里中心、綠地中心、東部大廈等商業配套項目加快建設,引入國際高端酒店品牌,高品質的維也納國際酒店開業運營。鵝埠水質淨化、220kV變電站等項目建成或即將建成。市投市建投入約70.7億元的重點水源工程及集約型水廠建設按計劃推進。
搶抓歷史發展契機 特別新城呼之欲出
深汕科技园效果图
深汕灣畔,湧動的春潮蘊藏着砥礪前行人的澎湃動力;圳美綠道,巍峨的群山銘記着開拓創新者的使命擔當。
站在新起點上,深汕特別區將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以新時代走在最前列、新征程勇當尖兵為不懈追求,發揚「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深圳特區精神,樹立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新、特別能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創新引領發展、實幹再造新城」為發展理念,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為發展模式,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台帶動、產城融合」為發展思路,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為深圳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為推動廣東區域協調發展,貢獻深汕力量。
記者了解到,深汕特別區還專程學習雄安新區等先進地區規劃編制的先進理念,堅持在統籌中規劃、在規劃中統籌的指導思想,按照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理念,推進環境友好型城市、兒童友好型城市、青年發展型城市、無障礙城市建設,旨在打造具有國內標杆意義、具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別新城。
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進程大事記
水底山温泉庄园
2006年,深汕特別區的前身--由汕尾市海豐縣對接東莞市大朗鎮,雙方合作共建東莞大朗(海豐)產業轉移工業園。
2007年,東莞大朗(海豐)產業轉移工業園被廣東省批准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
2008年,在廣東省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背景下,東莞大朗產業轉移工業園更名為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共建方由東莞市大朗鎮和汕尾市海豐縣變更為深圳、汕尾兩市。
2009年,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深圳(汕尾)產業轉移工業園整體擴大到13.08平方公里,其中,東片區在汕尾市當時的直心湖片區,面積為2.72平方公里;西片區在深汕特別區鵝埠片區,面積為10.36平方公里。
2010年,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汕尾調研期間,確定「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名稱、性質定位、合作模式、利益機制、制度設計等。
2011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批覆《深汕(尾)特別合作區基本框架方案》,舉行深汕特別區授牌儀式。
2014年,《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總體規劃(2015-2030)》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2015年,廣東省政府印發216號令,出台《廣東深汕特別合作區管理服務規定》,以政府規章形式正式確立深汕特別區的法律地位。
2017年9月21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方案的批覆》,按 「10+1」(深圳10個區+深汕特別區)模式給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資源支持。
2018年2月1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深圳市組織實施深汕特別合作區體制機制調整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加快深汕特別區體制機制調整落實到位。
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揭牌。
深汕特別合作區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市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2018年12月16日,深汕特別合作區正式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