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表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觀察中美貿易摩擦事態發展及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適時推出多項支援措施。
【香港商報网訊】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在本港一個論壇上談及中美貿易戰。他指出,特區政府一直密切觀察中美貿易摩擦事態發展及其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並會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確保為業界提供適切的支援。他說,現時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已顯著增加,環球經濟及貿易和投資氣氛亦已經轉差。雖然現時的經濟數據仍然不錯,但前景並不樂觀。當局已適時推出多項支援措施,包括加強中小企融資擔保的特別優惠措施、加強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的服務、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及生產基地、資助個別香港非上市企業提升其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等。
港轉口貿易受直接負面影響
張建宗在名為「貿易戰、大灣區建設與香港」論壇上指出,香港是全球第七大商品貿易中心,中美貨品貿易有不少是經香港轉運的。雖然有關的關稅措施並不針對香港出口產品,但隨着中美摩擦升溫,所涉及的徵收關稅項目涵蓋面擴大,對香港的轉口貿易已造成直接和負面影響。由於廠商希望趕及在關稅措施實施前出口,去年中香港的貨物出口貨值強勁增長。然而,根據最新數字,貨物出口貨值繼在去年10月錄得14.6%的雙位按年升幅後,於11月份大幅放緩至錄得0.8%輕微按年跌幅。
他表示,不僅香港的貿易及經濟活動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直接影響,亦波及其他經濟體系以及國際社會的不同層面,間接影響會更加嚴重。特區政府一直密切觀察事態發展,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和適時推出多項支援措施。政府已迅速回應業界訴求,推出多項短期針對性措施協助業界,包括加強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就中小企融資擔保的特別優惠措施、加強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的服務,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繼續透過組織商貿考察團、商貿配對服務等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及生產基地。為鼓勵和協助香港企業拓展市場及提升競爭力,當局提前在去年8月推行「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下的東盟計劃,資助個別香港非上市企業提升其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促進在東盟市場的業務發展。
洽商簽訂自貿協定投資協定
在中、長期措施方面,當局會繼續透過洽商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與理念相近的貿易夥伴建立更穩固的雙邊關係,並深化香港與世界不同地區的經濟融合。自本屆政府上任以來,香港已與12個經濟體(東盟10國、格魯吉亞及澳門)簽訂3份自貿協定。香港亦完成了與馬爾代夫和澳洲的自貿協定談判,正尋求分別與英國及太平洋聯盟(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和秘魯)締結自貿協定。香港亦計劃在東盟與相關經濟體,即澳洲、印度、日本、韓國、中國內地和新西蘭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的談判後,根據當中有關新成員加入的條款,尋求加入該協定。
特區政府亦會擴展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地域覆蓋範圍至一些與香港有密切經貿聯繫和具市場拓展潛力的新夥伴和市場,以發掘商機和促進香港的外來直接投資,駐曼谷經貿辦會於2月8日正式設立。當局期望盡快設立駐杜拜經貿辦,並會繼續與相關政府商討在莫斯科、孟買和首爾設立經貿辦。
他又指,國家的「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香港經濟發展帶來無限機遇。特區政府已確立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首選平台和重要節點。秉承香港的獨特優勢和面對的機遇和挑戰,當局制訂5個「一帶一路」的策略重點,包括加強政策聯通、充分利用香港優勢、用好香港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促進項目參與和建立夥伴合作,以推動與內地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及地區夥伴的協作。當局會繼續透過「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提供資助,加強對外宣傳本港專業服務,以及協助專業服務界別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及應對挑戰。
港府支援業界措施
短期措施
★加強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就中小企融資擔保的特別優惠措施。
★加強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服務。
★貿發局繼續透過組織商貿考察團、商貿配對服務等協助業界開拓市場及生產基地。
★去年8月推行「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下的東盟計劃。
中長期措施
★繼續透過洽商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協定,與貿易夥伴建立更穩固的雙邊關係。
★擴展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地域覆蓋範圍至一些與香港有密切經貿聯繫和具市場拓展潛力的新夥伴和市場。
★制訂5個「一帶一路」策略重點,包括加強政策聯通、充分利用香港優勢、用好香港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促進項目參與和建立夥伴合作。
推動大灣區建設 香港確定三重點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三方面主要工作,分別是要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致力便利本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方面落戶大灣區;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流動更為暢通。
張建宗昨日在「貿易戰、大灣區建設與香港」論壇上指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是有友善的營商環境、廣泛的國際聯繫和優質的專業服務,可以把這些優勢與大灣區九市的廣闊市場、完整的產業體系和科技實力較等優勢結合起來。透過推動大灣區協同發展,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地位。同時,香港也可更充分發揮國家雙向開放的重要橋頭堡角色,將國際聯繫和國際經驗延伸至內地,協助引進外資,也可與內地的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和機遇。
未來坐落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正是港深雙方優勢互補、凝聚科技協作的示例。
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張建宗提到,特區政府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三方面的主要工作。第一個工作重點就是要將大灣區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擁有多間世界級的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健全的司法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深圳則是聚集內地創科資源和人才的樞紐。他說,未來坐落於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正是港深雙方優勢互補、凝聚科技協作的示例,更可利用香港高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匯聚本港、內地以至全球的創新資源,一方面將國際創科企業「引進來」大灣區,另一方面幫助內地創科企業「走出去」。
過去一年,中央在創科方面給予香港很大支持,包括習主席親自批示,實現科研資金「過河」,使香港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可以使用內地的資金進行研究工作。香港亦與國家科學技術部及中科院簽署合作安排和備忘錄,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合作,並設立「大灣區院士聯盟」等。張建宗稱,這些政策有助締造良好的環境,讓香港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可以發展創新科技。特區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和推出措施,在吸引、培訓和挽留科研人才方面努力。
拓闊優勢產業發展空間
第二個工作重點是要致力利便本港的優勢產業,特別是醫療和教育方面落戶大灣區,為香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促進產業多元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約有7000萬人口,其中產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隨粵港澳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區內市場對世界級水平的專業服務需求預期會與日俱增。若香港能把握這個機遇,讓香港的優勢產業更好地落戶到大灣區,一方面廣東省的居民能獲得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香港的優勢產業也可以拓闊發展空間。
現時,廣東省已推出「先行先試」措施,允許香港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在廣東省設立門診部。香港銀行亦已可在廣東利用試點措施設立異地支行,擴展網點,以及根據相關持股規定在內地設立控股基金管理公司。
促灣區生產要素便捷流通
第三個工作重點就是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促進生產要素便捷流通,使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信息的流動更為暢通。
張建宗說,特區政府會繼續做好「推廣者」、「促成者」的角色,繼續向各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並就如何有效推進大灣區建設聽取意見,使相關措施能更切合社會各界的需要。當局亦會與中央有關部委和廣東省政府溝通,尋求政策的創新和突破,並爭取相關措施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