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媒报道,知名食品品牌“湾仔码头”创办人、人称“臧姑娘”的臧健和被证实已逝世,终年73岁。
有台媒报道称,通用磨坊湾仔码头向媒体确认了臧健和女士去世的消息,并表示将在未来几天内公布一切相关信息。
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内地山东省,1977年到达香港生活,在港岛湾仔码头一带贩卖水饺。
1985年,臧健和在香港创办第一家湾仔码头水饺工厂。湾仔码头水饺的故事,是香港一代人的创业传奇。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升级了产品标准。回归伊始,臧健和就开始着手于投资内地的计划。
1998年,“湾仔码头”在上海建立冷冻食品合资企业,又在北京、广州推出手工包制的“湾仔码头”馄饨、水饺和汤圆。经过几年的耕耘,从2002年开始,“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水饺市场的销量稳居前列。
一碗水饺 20年的温度——访“湾仔码头”品牌创始人臧健和
据新华社2017年6月26日报道,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提起“湾仔码头”水饺,几乎无人不晓。中国人爱吃水饺,一个当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岛姑娘,真正把水饺做成了大产业。
她就是臧健和,人称“臧姑娘”。
1977年,32岁的青岛姑娘臧健和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在去泰国寻亲的途中,因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
当时香港还没开通地铁,人们主要通过坐船往返维港两岸。于是,“打从娘胎里就喜欢吃饺子”的臧健和,自制了一辆木头推车,忐忑地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
一段传奇故事就此展开。从小摊贩到建立小工厂、再到占据超市冷柜速冻水饺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湾仔码头”已发展成为港人家喻户晓的品牌。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她周围不少生意伙伴和朋友都选择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欧洲,但是臧健和却从未想过要离开。被问到为何如此坚定,直爽的臧健和朗声笑道:“吃饺子的人在中国,我不走!”
在她看来,饺子是属于全世界华人的文化符号。对中国人来说,过年一定要吃饺子,当踏入午夜12时,形状像元宝的饺子在滚水中滚起的样子,象征着来年财源滚滚,合家团圆。
她说,回归前不少人对香港前途感到担心。但是回归以来20年的实践说明,香港经济依然很自由,社会也一直保持繁荣稳定,大家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之前移民的朋友,近些年也大多选择回流到香港。
臧健和的两个女儿,在出国留学毕业后,也纷纷选择了回到香港工作生活。大女儿帮她打理“湾仔码头”的生意,小女儿则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
“香港是个国际化城市,自由、开放、安全,为孩子们提供了很多发展机会。”她说。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20年,见证了‘湾仔码头’的一步步发展。从700万人到13亿同胞,内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庞大的市场潜力,成就了‘湾仔码头’的今天。”臧健和表示。
1997年,“湾仔码头”与美国通用磨坊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升级了产品标准。回归伊始,臧健和就开始着手于投资内地的计划。
她说,一定要到内地投资,到家乡投资,要为家乡做事。当时选择合作伙伴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一定要到中国内地投资。
“我女儿那时也劝我,投资到香港,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投资内地虽然市场潜力很大,但是回本却需要好几年时间。”但臧健和坚持认为,无论回本时间长短,都一定要回内地投资。
1998年,“湾仔码头”在上海建立冷冻食品合资企业,又在北京、广州推出手工包制的“湾仔码头”馄饨、水饺和汤圆。经过几年的耕耘,从2002年开始,“湾仔码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水饺市场的销量稳居前列。
目前,“湾仔码头”在内地的销售额占整个品牌的90%左右,销售点遍布全国逾200个城市。
臧健和说,回归以来,港商到内地投资享受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为“湾仔码头”进军内地市场提供了重要支持。
对祖国和家乡充满感恩之情的她,也立志要做出质量最好的水饺——公司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质检系统、不断根据国人口味开发营养健康新产品;在内地设工厂时,臧健和还优先雇佣当地下岗职工,为他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岗位……
“‘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这句话说得很对,香港和内地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臧健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