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近年来随着美国在南海区域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突发状况,美国就会利用卫星照片做出各种有利于自己的解读,同时把责任推给中国。南海的“舆论战”和话语权争夺,是一场看不见但又至关重要的博弈。
4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举行“‘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平台上线暨南海局势报告发布会”,并正式对外发布平台的首份研究报告,展示平台中方专家团队对南海军事化、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和资源开发合作等焦点议题的最新看法。
北京大学海洋战略研究中心胡波主任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南海局势趋向缓和,但左右南海局势发展的根本矛盾没有解决:一方面,中美海上战略竞争日益凸显,南海已成为双方海上战略角逐的前沿;另一方面,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域外国家加大对南海事务的关注和介入,推动南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胡波表示,2018年美军明显加大所谓“航行自由行动”的频率和烈度,基本保持每8周一次的频率,在南沙中方驻守岛礁的12海里内多伴有高速机动、演习训练和其他刺激性活动。美军还增强了针对西沙的挑衅活动。“航行自由行动”之外,美军还大幅强化战略威慑和前沿存在。2018年美军先后有4个航母打击群、4个两栖戒备大队以及多艘核潜艇、30架次B-52H轰炸机前往南海及周边地区开展战略威慑活动。
但美国在舆论场中却利用卫星照片和各种数据突出中国在南海所谓“军事动作”,不提自己的行动对南海造成的军事化影响。比如去年9月30日中美军舰在南海近距离相遇,美方就抢先抛出有利于他们的说法,把自己描绘成“无辜受害者”。胡波表示,我们只有拿出有力的证据,从中国的视角来解读,才能把事实澄清,才能让国际社会更全面客观地认识事情的经纬。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平台上线后,已发布一系列卫星照片和分析报告。胡波表示,通过数据分析,能更明晰地看到,域外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海介入的次数和程度,在哪些地点出现更多。“未来这个平台上将会上传更多的关于南海岛礁的民用卫星照片,而且我们会努力建立卫星图片数据库,包括关于南海舰机活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