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突破30000點後出現疲態,除了有待消化上年初的「蟹貨」和補充上年中的下跌裂口外,近期的分析大致趨向兩極,樂觀派會劍指33484後再高見40000點的年底預測,悲觀派會擔心經濟持續走弱(如IMF下調預測)刺激避險情緒,下試位置可見50天移動平均線即28700。但筆者認為當中的核心分別在於投資時間和上下空間的百分比,如果你是長線(超過半年)的投資者,每次調整都可吸納是正常,但對於短線的投資者,如衍生工具或組合操作的,短期內出現調整是十分正常的預期,尤其是一個月和三個月的引伸波幅已下跌至約14倍水平,已跌穿了由2017年起波幅率的升軌,如波幅率反彈即代表現貨的回調,短期操作的投資者必須留心吧!長線的又該如何?便要留心說了多時的國際貿易摩擦了。
美方誠意待觀察
根據美方的消息,中美貿易協議已進入最後亦是最核心的討論環節,如科技轉移和知識產權等,要待四至六星期才會完成。但心水清的投資者應該記得,那「四至六星期」早在一個月前已提出,今天又來多個「四至六星期」?甚至昨天美方更修正為「盡快公布」和「定期檢討」等字眼,意謂市場不應把焦點放在確實日期了。除了日期,內容方面亦有更新,中方表示已履行了早前的協議,如增購農產品和開放市場,中美股市亦已計入表現,下一步反而觀察美方的「誠意」了,尤其在2500億貿易額和10%至25%關稅上,會作出多大的調整,例如在額度或項目上減少,或下調甚至取消部分稅率等,筆者相信這些消息將會是短期內對中美股市增添動力和突破樽頸的拐點,尤其對最新公布中國的PMI、CPI和PPI數據有延伸的作用。
除了中美的關係,近日多了一位「參與者」,令國際貿易摩擦更趨複雜化,就是美方有意開展另一條戰線的歐元區市場。早在國家主席習近平探訪歐洲時,美方便傳出有意對歐洲汽車零件打稅,事後英德政府表示無意阻止中國在國內5G的投標,意大利簽訂了「一帶一路」備忘錄。到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訪東歐時,簽訂了300億歐元的飛機訂單後,美方亦提出對歐洲的飛機,甚至民生用品加大關稅。加上歐洲經濟數據持續走弱,而英國脫歐死線和歐洲議會大選迫近,中國領導人如此頻密的出訪歐洲,但卻遲遲未落實「習特會」,是一種巧合,還是中方談判的技巧?美方的舉措,又是一種巧合,還是美方對歐洲的訊息?答案大家可自行判斷,但現在看來,中方有可能是比較氣定神閒的一方,內地的股市亦反映出一二吧!
星展銀行(香港)高級投資策略師 李振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