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英国登山家George Mallory回答《纽约时报》“你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留下的这句名言变成了无数登山爱好者的信仰。
进入5月以来,为了在仅有窗口期集中冲顶,大批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的“死亡地带”排起长龙,由于等候时间过长,消耗体力过多,加之高寒和缺氧,据尼泊尔政府部门的统计,迄今已有14人死亡,另有3人失踪。
造成这次拥堵的真实原因又是什么?如何避开“死亡地带”的大拥堵?在冲顶珠峰遭遇拥堵时如何自救?
最后的冲顶窗口期,悲剧轮番上演
“能够站在珠峰上,我觉得非常幸运。”
这句话,来自在珠峰大堵车中遇难的14名登山者之一,美国登山客卡许。在登顶珠峰后,他骄傲地给自己的儿子发了最后一条短信,却在下撤途中不幸遇难。
5月22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珠峰大本营,前一天登顶的人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做着下撤的准备,而一场造成了14人死亡,3人失踪的珠峰“大堵车”,也已经在排队冲顶的画面中拉开了序幕。
凯途登山队中方队长汝志刚在返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在5月22日凌晨5点就遇到了拥堵,在22日上午8时左右下撤时,再次遭遇“堵车”。也是在下撤途中,他亲身经历了一名女性登山队员的遇难。
汝志刚向媒体回顾了登山途中目睹的一起惨剧。据他介绍,下山遇到的这次拥堵长达一个半小时,缺氧和体能耗尽让一名女队员在8700米处神志不清。在他经过这名女队员下行100米后,旁边人的一声尖叫让他注意到一块黑色物体正朝自己滚来,当他双脚跳起避开黑色物体时,他发现这就是刚刚遇到的那名女队员。次日,汝志刚在二号营地休息时得知,这名发生滑坠的女队员已经遇难。
就在同日,49岁的印度登山者Kalpana Das、27岁的印度登山者Nihal Ashpak在登顶后的下山途中死亡。5月24日,56岁的爱尔兰登山者Kevin Hynes在即将登顶珠峰时滑倒身亡。5月25日,44岁的Fisher在下山途中突感不适,尽管向导更换了他的氧气瓶并给了他更多的水,但最终Fisher在距离峰顶约150米处不慎跌倒身亡。
据尼泊尔政府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已经有超过5000人登顶珠峰,珠峰上的尸体大约有283具。在海拔8000米的地区,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位置的27%左右,气温零下30摄氏度,在这种环境之下,“见死不救”往往被理解和原谅,因为伴随着氧气和体能的消耗,救援者可能在拖着队友下山的路上发生危险,与他在此相伴长眠,或者变成人体地标。
“睡美人”法兰西丝·阿森提夫,在1998年与她丈夫赛吉·阿森提夫成功登顶后,在回程中因为氧气补充不足,活活冻死在珠峰上,并成为了珠峰上的一位冰封美人。
她的丈夫赛吉也在随后营救她的返程中失足,陪她长眠于珠峰之上。
在珠穆朗玛峰上遇见这只“绿靴子”,代表你已经身处8500米。
他已成为珠峰上最著名地标,指引着那些试图从珠峰北坡征服世界最高峰的登山者们,同时成为了雪峰上最亮眼的一道警示。
拥堵发生时,保持冷静是最佳选择
对于此次珠峰上的大拥堵,3次成功登顶珠峰的艺术家孙义全向凤凰网旅游介绍,每年的5月,登珠峰的窗口期通常会有3、4个,但今年珠峰上的天气直到5月17号才开始趋于稳定,21号到23号是登珠峰的最佳时期。所以今年的窗口期仅剩最后这几天的时间,大部分的登山队伍都会选择在这期间冲顶,这也极易引发高寒缺氧致死、严重冻伤的悲剧。
8000米以下的昆布冰川,人们在排队攀登(孙义全供图)
三次登顶珠峰的艺术家孙义全凭借丰富的经验,避开“死亡拥堵”,在21日早成功登顶,并让“凤凰新闻客户端就做不同”的旗帜屹立在世界之巅。
“根据天气预报显示,22号是天气最好的一天,当谁都知道天气好的时候,冲顶的人必然多。”孙义全表示,由于前两次的成功经验,所以对身体的抗风险能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感觉能抗住21号的大风,又为了避开第二天的拥堵所以就顶峰冲顶了。
从5月20日晚11点30分从4号营地出发,到21日上午8点25分(尼泊尔当地时间)成功登顶,让“凤凰新闻客户端就做不同”的旗帜首次屹立在世界之巅。孙义全的第三次冲顶之路有惊无险。但是在2013年首次登珠峰时,孙义全也曾被堵在冲顶路上1个多小时。
孙义全在冲顶珠峰时,没有遇到人满为患的排队情况(孙义全供图)
“与这次严重的拥堵相比,当时队伍还在缓慢前行,加上首次攀登,新鲜劲盖过了紧张感,没有因为情绪波动消耗太多的氧气。”孙义全告诉凤凰网旅游,在4号营地出发冲顶时,每个人的氧气都是定量供给,如果情绪波动过大,消耗大量氧气,下山时就会遇到风险。
孙义全和他的向导(孙义全供图)
在业余人士看来,当山顶遇到拥堵,有序下撤后再冲顶或许比在山上冻着消耗氧气安全的多。对此,孙义全表示,在发生“堵车”的位置,不仅根本无法超车,更无法下撤。即便成功下撤,那么很大程度上将错过冲顶窗口期,前期的投入和准备也将付诸东流。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不愿具名的登山爱好者向凤凰网旅游透露,每年的窗口期印度军方也会组织士兵攀登珠峰。但是,与专业登山队员相比,列队登山的士兵行进速度较为缓慢,为此很多登山队员会与印度士兵错峰登顶,但是由于今年窗口期缩短,所以印度军方的登山队与民间登山队伍集中在一起,加剧了拥堵的程度。
珠峰春季连年拥堵,花费30万刚过入门级
不出意外,2019年的春季,珠峰接待登山者的人数将达到历史新高。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珠峰南坡的春季登山季开始于4月14日,一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了攀登许可。考虑到每一位登山者至少雇佣一位登山向导,估计攀登珠峰的人数多达1000人。而珠峰北坡,5月22日左右迎来登顶天气窗口,23日上午,123名登山者成功登顶。
航拍珠峰南坡
西藏登山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春季,西藏登山协会共向142名国际登山爱好者、12名中国登山爱好者,共9支登山组团商颁发了登顶许可,并要求各组团商为每名登山爱好者配备至少一名向导。
与攀登珠峰高风险相对应的是高额的投入。如果选择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冲顶,仅登山许可证1项,就需要向尼泊尔政府部门缴纳1.1万美元。据法新社报道,尼泊尔政府2017年发放攀登珠峰许可证,进账超过400万美元。
如果在尼泊尔配备一个或多个西方向导,至少需要花费6万美元(约合41.39万元人民币),如果去低成本的尼泊尔公司,也需要花费3万美元(约会20.7万人民币)。一位资深登山爱好者向凤凰网旅游表示,30万元登珠峰仅仅是一个入门级的价格,这项运动的花费几乎没有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与南坡登顶珠峰相比,在西藏攀登珠峰北坡的成本更高,并且价格也在逐年上涨。目前经营珠峰北坡线路的只有西藏圣山探险公司(以下简称“圣山公司”)具备经营资质,2019年该公司的珠峰登顶项目为458848元/人。
珠峰北坡
45.88万元的费用中包含行程所述期间的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环境保护费;珠峰登山许可注册费;攀登中所需公共装备、医疗器材、救援设备;攀登期间登山团队服务费;不低于30万的户外保险费。但是,高山氧气、个人装备、保险等需要登山者个人承担。加上上述额外的开销,单人登珠峰的成本将远超45万元。
珠峰永久关闭成谣言?针对游客但未禁登山
2018年12月,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的一则公告,让“珠峰景区永久关闭”的传闻在朋友圈疯狂扩散,在引发人们对珠峰生态环境担忧时,公告还受到了外媒的关注。
据报道,定日县旅发委对公告进行公开回应: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三部分。“珠峰禁令”针对的是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也就是绒布寺以上的区域。从珠峰大本营到绒布寺,下撤距离只有2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其实对于人们观赏珠峰没有任何影响。
绒布寺
公告发出后,圣山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禁令仅针对游客,目前为止并未接到禁止登山的通知。
伴随着登珠峰人数的不断增长,珠峰上遗留的垃圾也在逐年累加。据当地当地夏尔巴向导介绍,尽管登山客依照规定应收集自己产生的全部垃圾,但每年珠峰南坡沿线仍会散落着至少数百公斤垃圾,包括空啤酒瓶、空罐头瓶以及废弃的登山装备。2018年3月,珠峰南坡开始接受“大扫除”,仅第一天便清理1200公斤垃圾,预计总计要空运100多吨垃圾。
据西藏日报今年1月发布的报道,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日喀则市定日县对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以下区域内垃圾进行了收集、清运和处置,大本营沿线配备了环卫工27人,垃圾箱63个,清运车4辆,投入资金360万元委托第三方公司负责运营,已收集转运垃圾约335吨。
在新闻稿中,27名环卫工不过是一个冰冷的数字,但是在现实中每一位清理珠峰的人都是无名英雄。2018年上映的纪录片《珠峰清道夫》将这些幕后英雄的工作呈现在世人眼前,虽然画面粗糙,但却在豆瓣上获得了9.0的高分。
组成“珠峰清道夫”这支队伍的既有当地的夏尔巴人也有登山客,在海拔5200米以上,他们所遭遇的困难非同寻常。
在珠峰高处,很多垃圾冻在雪里,很难弄出来。
还有些垃圾掉落在雪缝中,人要进去才能捡到。
而收集垃圾的小队,从昆布冰瀑向大本营运垃圾,每人每天要往返八趟。他们要走的路,经常是这样连看一眼都非常心惊的天梯。
有三名队员因为遇上了雪崩而遇难。
作为“珠峰清道夫”这支队伍的队长,纳姆加尔在一次清扫过程中,决定带回一具遇难者的遗体,但他发现这具遗体半个身子都冻在了雪里,他用冰镐砸了两个多小时,才把遗体从雪里挖了出来。
之后他拖着400磅(大约是362斤)的遗体返回营地,但队员却发现已经过了12个小时,他还没有踪影。支援人员找到他时,发现他已经筋疲力尽的躺在了雪地里。
即便经验丰富,身体素质过硬,但是为了带回一具遗体差点牺牲自己生命的纳姆加尔最终没能逃脱厄运。在一次登顶珠峰下山途中,不幸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