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光明的美国少年因幾句話失去哈佛offer

2019-06-19
来源:香港商报网综合

   美國各學校的offer到現在差不多都發放完成了,但最近卻有一個學生的哈佛offer被學校收回去了。這名學生不僅是美國最大校園槍擊案的幸存者,還是一名社會活動家,甚至曾為槍擊案中的華裔少年英雄發起過總統勛章請愿。但就是這樣一個本該前途光明的少年,卻因為自己之前,和同學聊天中作出的歧視言論,被哈佛“退offer”了。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不當言行付出代價。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事件的主人公名叫Kyle Kashuv,是佛羅里達帕克蘭校園槍擊案的幸存學生。

  2018年2月14日,佛羅里達州的帕克蘭高中校園發生槍擊事件,槍擊造成17人死亡,14人受傷。這次校園槍擊案也在當時成為美國歷史上死傷最嚴重的高中槍擊事件。

  在經歷過如此殘酷的殺戮事件后,Kyle作為幸存者獲得了大眾的關注。也因為槍擊案親歷者的身份,Kyle成為了一名美國槍支控制方面和校園安全方面的活動家。

  大量的社會活動經歷,幫助Kyle獲得了哈佛的青睞。

  三月左右,Kyle在推特中表示:自己將被哈佛大學錄取為2023屆的新生,即將成為這所錄取率不足5%的名校中的一員。

  但是,這份喜悅卻沒能持續多久。

  今年5月底,知名媒體Huffpost曝光了Kyle在槍擊事件發生前幾個月,給同學私下發的歧視言論。

  聊天截圖中,Kyle多次重復使用對黑人極具歧視侮辱意義的N*ger一詞。

  在Google doc的聊天中,Kyle“戲稱”,自己是真的很會輸入“N*ger”一詞。

  “我現在就要多練習,畢竟熟能生巧。”( “I‘m really good at typing ni**er ok like practice uhhhhhh makes perfect.” )

  Kyle還在和另一個的私人聊天中,詆毀一位女性,稱對方為““goes for ni**erjocks” (對和非裔美國人交往的女性的一種極具侮辱性的形容)  

  他發現在同學間私下所發過的冷酷評論被人截圖曝光,自己立即道歉;但是道歉後,仍遭人攻擊。  

  這事到這裏還不算完。

  隨後,他就收到哈佛大學的信。

  信中大意就是該校保留在某些情況下撤銷錄取的權利,比如誠實、成熟、道德品質受到質疑等;

  哈佛大學要求他對其行為提出書面解釋。

  這個高中生一時嚇壞了,趕緊發信去解釋。  

  還把當時做的道歉以及相關文件也一並附上,他還給哈佛大學多元包容辦公室發信求救:尋求解決此錯誤的方法。

  但6月3日,他收到哈佛的回信,聲稱他的錄取已被撤銷。

  這個孩子十分不滿這樣的舉動,他在推特上公開了招生部院長費茲西蒙的信。信中表示,因投票決定,撤銷了他哈佛大學的錄取決定。也同時拒絕他提出的面談要求。  

  其實這也不是哈佛第一次因這個原因拒絕新生了。

  2017年,哈佛大學撤銷了至少10名已被錄取的新生offer,理由是其在Facebook私人群組中交換種族歧視,性別歧視以及猥褻淫穢表情圖片。

  當時此決定就引發熱議。

  有人認為哈佛大學過度幹涉學生的言論自由,也有人認為,不該以“私人性的言論”作為歧視言論的擋箭牌。

  該不該給他機會?

  自己的能力擺在那里,又收到了哈佛的offer,本該春風得意,金榜題名的Kyle自然很不甘心。

  事件之后,Kyle連發十幾條twitter,公開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并表示十分不滿校方的決定。

  他在推特上公開了招生主任的信,并表示,哈佛方面拒絕了他提出的面談要求,完全不給他當面解釋的機會。

  在這十幾條推文中,Kyle感到不忿的主要觀點是,哈佛方面全盤否定了自己“已經成長”了的可能性,而他自己也不應該因為自己年少時的錯事,而被哈佛一輩子打上歧視的烙印。

  一些網友認為,因為一個人的16歲就給一個人定性的確過于殘忍:

  “我16歲的時候,和現在完全是兩個人——敏感,不善社交,沒有安全感,有很多錯誤的政治觀點。對于青少年來說,2年會改變很多,我個人認為他值得第二次機會。”

  但是大部分網友們卻不這樣認為,尤其是那些被Kyle侮辱過的非裔美國人:

  “我很高興哈佛做出這個決定。這下又有一個名額向那些正直,誠實,有道德的學生開放了!”

  “如果那些被警察打死,被警察抓走的非裔少年不能用‘他還是個孩子’做借口,那么Kyle也不能。”

  一個人犯了錯誤,改正了到底還有沒有機會?這又引發了道德上一場軒然大波。

  哈佛到底該不該因為學生過去的錯誤就收回錄取通知?也成為了Kyle自己和很多網友討論的焦點。

       哈佛這樣做到底合法嗎?

  雖然哈佛的強硬態度引起了爭議,但從法律和規定上來說,哈佛大學做出的廢除入學資格的決定在法律層面沒有任何問題。

  哥倫比亞大學法學系教授Katherine Franke這樣解釋到:

  “這個學生的言論自由權完全沒有因為哈佛大學的決定受到侵犯,在侵犯言論自由權這一點上,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僅僅對于政府公開機構進行了限制。而哈佛大學作為私人機構,是不被該案所限制的。”

  其次,從情理上來講,做錯事,承擔后果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也許Kyle真的變了,不再是那個歧視少數族裔的少年了,但為自己的言行承擔后果,是每一個走向成熟的人都應該明白的道理。

  Kyle為自己爭取的行為無可厚非,但是錯了就是錯了,哈佛如果選擇原諒也許會使這個學生受益,但不選擇原諒也是情理之中。無論如何,Kyle都應該明白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道理。

  另外,從現實的角度衡量,在競爭激烈的哈佛,總有優秀的學生更值得這個錄取名額,這也許比去賭一個學生會“變好”的可能性來得更實在。   

  據悉,這名學生因為選擇哈佛大學,已經放棄了其他學校給的巨額獎學金,而現在的時間基本上所有高校都已經過了截止日期。

  他一時也不知道自己前方的路該怎么走。  

  (作為優秀學生,Kyle曾經被總統夫婦接見)

  由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申請中的重要環節。 

  在這種情況下,申請者在表達自身觀點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公開的互聯網大環境中,要注意自己任何不當的言論。

  小心,大學招生官可能會查看你的社交媒體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這絕非此類事件的首次出現。事實上,這僅僅是眾多因為互聯網中不當言論而導致的廢除學籍的其中一個例子。

  2016年的幾乎同一時間,同樣在哈佛,同樣也是從官方新生群組中分支出的私人群組,數名新生因為種族歧視表情包,以及至少一張嘲諷女權(平權)主義者的表情包而遭到了同樣的處罰措施。而在其它許多不同的學校,這類群組也廣泛存在,但關于處罰與否,如何處罰的決定則各不相同。

  哈佛大學對此類互聯網行為及觀點,幾乎是零容忍的態度,再次強調了美國大學對于互聯網言論的重視與嚴格管理——這也同時提醒了大學生群體在社交媒體中,進行公開與私人言論存在可能的風險。

  來自Kaplan Test Prep的一項調查表明,百分之三十五的大學招生官會經常查看大學申請者在社交媒體中的言論及表現,而百分之四十二的招生官明確表明,申請者在社交媒體中的不良表現對于他們的申請結果有著直接的負面影響。

  無論人們是否愿意承認,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申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就更需要申請者,以及相關的機構對此有足夠的重視,以免陷入與此次事件類似的糟糕境地中。對于一些非常敏感的話題,表達自身觀點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在公開的互聯網大環境中,任何不當言論都可能直接導致大學申請的失敗。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