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文明实践站在广州从化揭牌 志愿服务扎根乡村

2019-07-06
来源:广州文明网

     6月28日下午,由广州市从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从化区团区委主办,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承办的新时代驻从化高校文明实践站揭牌暨九项志愿服务进乡村集中启动仪式在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拉开帷幕。

  志愿者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力军,是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中坚力量。以高校志愿服务进乡村为纽带,让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触摸乡村脉动,实现思政理论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带来新火花。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揭牌。

  努力探索三个“先行” 把高校志愿服务带进农村基层

  启动仪式上,在广州市文明办、从化区委宣传部、从化区团区委、驻从高校师生代表、新闻媒体、志愿服务队等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顺利揭牌。

  随后,新时代驻从化高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村校联合”文化振兴服务分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萤火虫助学社志愿服务分队、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匠心志愿服务分队、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下称珠江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知行义教队”志愿服务分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扶苗志愿服务分队、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特殊人群关爱志愿服务分队、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义务康乐志愿服务分队、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敬老助残志愿服务分队、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水利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环境保护与节水护水志愿服务分队等10支高校志愿服务队获得授旗。

  授旗仪式。

  从化作为全省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一直致力于打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继去年6月份建立广州全市首个文明实践站后,目前从化区8个镇(街)、221条行政村已实现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配套各类文明实践点1100多个。

  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驻从化高校文明实践站作为集理论学习、服务实践、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等于一体的新平台、新阵地,重点在三个方面进行先行先试的探索:探索建立全国首个新时代驻高校文明实践站;探索成立有地方特色的高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探索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从化乡村振兴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高校学生把在校园所学到的知识,带到农村去,既让农民得到实惠,又让自己得到提升,实现了双赢。”从化区有关负责人指出,将驻从化高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又一阵地,更好地服务学校周边的农村,一是在高校举办面向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和文艺活动,二是把驻从高校的学生力量注入到乡村振兴当中,探索和发展“校村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 在更深层次上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教育和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引擎作用。同时,本次活动还邀请了鳌头镇村民代表到场参与,为村民走进大学课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高校志愿者队伍登车发出。

  探索“校村合作” 让高校学生在田间地头实现自我价值

  在水利学院西门,被誉为广州市母亲河的流溪河正由北往南潺潺而过。“流溪河是大家的,保护流溪河人人有责。”作为流溪河的“邻居”,水利学院学子主动承担起守护者职责,以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组织学校学生定期到河堤旁边捡拾垃圾。志愿者们拿上垃圾袋和铁钳,顶着烈日弯下身捡垃圾,为河道的洁净保驾护航。

  “得益于人居环境整治,村里才能一改以往脏乱差的落后面貌。”鳌头镇村民张叔说,除了村“两委”带领广大村民清理垃圾,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高校学子也是助力该村环境整治的主体力量。学院多次组织学生深入到村里清扫卫生,为村容村貌提升“颜值”。“除杂草、扫垃圾、清河道……这些学生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乡一样去清扫,通过他们勤劳的双手为我们带来了洁净的环境,让我们感到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

  目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校村联合”文化振兴志愿服务队共有158人,每年开展志愿活动40余次,累计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该校志愿者常常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到莲麻村、西塘村开展提升村民素质教育、培训旅游宾馆员工、改善环境卫生、制定乡规民约小册子等活动。“我们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说,开展高校志愿服务进乡村活动还能帮助村民提升文化素质和拓宽致富门路。

  “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限,为从化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说,辖区内有9所高校近10万名大学生,每年都会实现新旧生的更替,这是从化旅游、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文化振兴、艺术扶苗、敬老助残……通过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校志愿服务,让高校师生能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从化、融入从化、助力从化。

  启动仪式现场。

  结合理论实际 将思政课精髓注入乡村振兴实践中

  今年3月18日,全国教书育人代表、水利学院教师林冬妹作为广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赴京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任教近28年,林冬妹凭借实力屡获殊荣,是公认的思政课“明星”教师。“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在许多学生印象中较为枯燥沉闷,但林老师仿佛能化腐朽为神奇,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成为校园里一抹朝气蓬勃的亮色。”水利学院有关负责人说。

  林冬妹深知,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和铸魂育人的第一课堂,而要办好课堂,必须“有意思”才有意义。为此,她不仅用心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还真切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内在需求,让课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不仅是水利学院,当前从化区各高校积极开好上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从化区主要负责人更是先后深入到水利学院、珠江学院调研思政课教学情况,要求高校要深刻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现实意义,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结合从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的生动实践,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从化故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从化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志愿服务进乡村活动正是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引导学生把所学理论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把‘高大上’的理论知识以接地气的方式‘种’在农村田埂上。”从化区有关负责人说。

  田埂边、乡道上,高校学子与村民谈笑风生的画面逐渐多了起来。从化区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散播在乡村泥土上,以文明乡风“滋养”着乡村振兴。(广州市文明办 从化区文明办 从化区创建办)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