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馮仁樂報道:近日接連有懷疑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市民自殺,引起社會關注。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鄧琳昨日接受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訪問時呼籲,社會勿把自殺行為英雄化,強調年輕人的心聲不應以批判心態去聆聽,坦言應放下身段去聆聽想法。
鄧琳在節目中坦言,希望社會及傳媒不要把近日的自殺事件英雄化或美化,應強調這並非一個好的抗爭方法。她認為社會應預留空間讓年輕人訴說心聲,若停留在上一輩的說教方式,年輕人只會把情緒及健康狀況收起,有機會引發不想發生的事情。
她建議家長應「打開道門,好過閂晒閘」,即使政治立場不同,也應「開放地傾下、聽下、忍住先」,然後子女才會願意向家人報平安及保持聯絡,將家庭視為最強後盾。
鄧琳建議,年輕人若因社會事件而產生情緒困擾,不妨先遠離社交媒體作緩衝,並須明白社會運動不能一蹴而就。她又希望市民照顧身邊人的情緒,不應只懂教訓他人正面看待事件,而是要同行,有需要時再尋找專業人士幫助。她又希望政府運用政治智慧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心,尋找機會與年輕人對話。
出席同一節目的賽馬會青少年情緒健康網上支援平台「Open」臨床督導主任周文慧則表示,自6月中以來,收到的求助電話數字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例如在6月16日和30日,該平台在24小時內收到的求助電話超過400個,較平日約80至90個明顯增加,當中與反修例事件相關的個案佔一半。